美國副總統彭斯發表對中國宣言,震驚華人世界。
彭斯的宣言力數美國政府對華自清末以來的援助和開化,即使爆發韓戰,不計前嫌,聲稱今日的紅色中國,不顧美國扶助鄧小平開放之後的現代化,借機擴大世界影響力兼推動中共意識思維,侵蝕西方文明和自由世界的基礎和利益。
彭斯宣言沒有講到的,是美中關係淪為今日的田地,美國的對華外交,七十年來,有何錯誤的責任。
1945 年,中華民國與美國並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本來 Happy Ending,蔣中正聲望很高,希望美國協助中華民國政府剿滅共產黨的內亂,美中關係即可進入如今日歐美一樣的長期盟國。
但史太林在原子彈轟炸廣島之後,搶先派紅軍進入東北,劫收日本軍事物資,暴露了進一步赤化亞洲的野心。延安的中共,利用華北平原的地理優勢,派林彪帶來兵進入東北與蘇聯會合。共軍得到蘇聯移交的日本裝備,實力即如虎添翼。
美國雖在重慶和延安之間,曾一直調停國共戰後實現議會民主,兩黨輪流執政,蘇聯閃電出手,美國和英國又忙於應付接收一個被蘇聯佔據了一半的廢墟歐洲,對遠東疲於兼顧,夢想即付諸東流。
1948 年,國共內戰進入關鍵的一年,在這年之前,杜魯門政府內出現兩派。國務卿馬歇爾重點放在歐洲,認為美國應停止對蔣介石的軍援。但軍事顧問魏德邁(Albert Coady Wedemeyer)認為,不可讓蘇聯獨佔東北,英美需更進取,截斷史太林對共黨的如虎添翼的資助,爭取由英美蘇共管東北。
但馬歇爾受到被蔣介石排斥回美國的前軍事顧問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的影響,對蔣介石懷有惡感。馬歇爾強烈反對英美蘇攤分東北主權,認為是對中國主權的不尊重。
但同時馬歇爾又反對繼續援助一個他認為必敗的蔣介石。魏德邁親中華民國的主張雖獲得美國國會支持,但杜魯門卻傾向同意馬歇爾。
兩派爭持不下。適逢 1948 年是美國大選年,蔣介石不滿杜魯門軟弱,表示支持民意調查一路領先的共和黨候選人杜威(Thomas E. Dewey)。
杜魯門更懷恨於蔣介石。本來民意調查,大熱門杜威必當選,豈知杜魯門卻爆了大冷門,逆轉形勢,連任總統。
杜魯門連任後,遷怒於蔣介石,斥其為「盜竊美國七億美元援助的竊賊」,並策劃第三勢力如孫立人、胡適接替蔣介石,甚至暗中派人與中共接觸。
杜魯門放棄反共,引起國會和共和黨的警剔。魏德邁提交報告書,更早已警告這一點。1948 年年底,杜魯門就想公開宣佈放棄蔣介石,此時毛澤東的解放軍得史太林轉移軍事物資之助,擁有了坦克和鋼炮,以雷霆萬鈞之勢,加上部署在蔣介石身邊的間諜,戰事取得節節勝利。
直到 1949 年 5 月,共軍佔領南京,中華民國在大陸覆亡在即,杜魯門才驚醒局勢嚴重,指示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匯集各方面專家,發表「艾奇遜中美關係白皮書」。
這份白皮書,如今日的彭斯宣言一樣,回顧歷史,由 1844 年中美簽署望廈條約開始,講述了一世紀的中美關係,全文八章,長達一千頁,其中絕大部分都分在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蔣介石各種援助,以及杜魯門認為國民黨政府腐敗,軍事無能,蔣介石無可救藥,力圖證明:美國即使不斷援助中華民國,都無法改變大陸被共產黨佔領的結果。
杜魯門的報告書極力推卸責任:失去中國大陸的罪魁禍首,不是美國,更不是杜魯門,而是蔣介石和國民黨。美國不再援助國民政府,但也不承認中共。
當然蔣夫人宋美齡再度訪問美國,緊急遊說,但為時已晚。當時的中國政府認為:杜魯門受到左翼中國通知識分子的迷惑,包括費正清名下的學者,早年訪問延安,誤信了毛澤東花言巧語的假民主宣傳。但杜魯門卻認定,是蔣介石政府無能腐敗在先。
但這份白皮書,也令杜魯門兩面不討好,既令蔣介石深痛惡絕,也因為立場基調依然反共,觸怒了毛澤東。
毛澤東即發表「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等文章,將艾奇遜白皮書列為「美帝無可奈何的自供狀」,在共黨統治範圍內對美展開全面批判。
杜魯門對華政策全面失敗,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北京等待毛澤東伸出的回報橄㰖枝。但蔣介石敗逃台灣,毛澤東卻宣佈一面倒投入蘇聯懷抱。杜魯門竹籃子打水兩頭空。
今日,彭斯又發表另一份報告,是否可以補救當杜魯門重大的歷史失敗?美國人的踏實性格,與共產中國的心計相比,又將誰勝誰負?歷史學家若知昨日,當向今日發出會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