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及其反烏托邦著作「1984」,無疑都是批判極權主義的代名詞,但新書 Wifedom: Mrs Orwell’s Invisible Life 卻把批判矛頭指向奧威爾本人。作者指奧威爾名著「動物農莊」與部分作品,其實都源自首任妻子艾琳(Eileen O’Shaughnessy)的創作意念,卻被奧威爾完全抹殺其貢獻;艾琳作為奧威爾的重要支柱,生死關頭亦陪伴左右,但在奧威爾的紀實敘事,她卻是無名無姓的閒角。
奧威爾
|共5篇|
奧威爾三部曲之三:備受欺凌,學會求生的「如此歡樂童年」
1952 年,亦即奧威爾死後兩年,其自傳「如此歡樂童年」(Such, Such Were the Joys)出版,講述他 8 至 13 歲期間被欺凌虐待的慘痛經歷,這份痛苦亦融入到他後期的作品之中。
奧威爾三部曲之二:知識分子的啟示「我為何寫作」
在 1946 年,亦即是「動物農莊」出版後一年,奧威爾撰寫了經典文章「我為何寫作」(Why I Write)自況創作生涯,為不少亂世中的知識分子提供啟示。
奧威爾三部曲之一:跨越時代警世的「民族主義筆記」
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可說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其筆下的反烏托邦巨著如「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皆為傳世之作,以諷刺手法道盡極權時代的黑暗。除了小說,奧威爾其實也寫下多篇經典的社會評論,其於 1945 年寫下的「民族主義筆記」(Notes on Nationalism)就被多次翻印,對今天的時局仍有警世作用。
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家,唯獨他來自現實中的反烏托邦
「一九八四」、「我們」和「美麗新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如預言書般映照當下的高科技極權統治,近年一度重登暢銷書榜。英國著名哲學家 John Gray 最近卻在文化雜誌「新政治家」撰文分析,創作於一個世紀前的「我們」,不但是三部經典中最早成書,作家薩米爾欽(Yevgeny Zamyatin)更在蘇聯飽受批鬥和牢獄之苦,是當中唯一來自反烏托邦現實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