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

|共25篇|

為甚麼會有人成為欺凌者?

童年受過欺凌者,可能不是孤例。據估計,高達 35% 的人曾經歷過欺凌。研究已證明被欺凌的兒童和青少年,會面臨焦慮、憂鬱、輟學、同儕排斥、社會孤立和自殘的風險。就心理健康而言,欺凌的危害更與虐待兒童一樣,甚至更嚴重。大約 20% 被欺凌者在將來的生活仍會經歷一些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到 50 歲時也是如此。沒有人會打從心底笑著接受欺凌,但為甚麼仍然有人要成為欺凌者?

【Soul Monday】人生路很長,先教會孩子們生存之道

在大阪市立田島南小學,老師別所美佐子問:「權利是甚麼?」有學生坦言曾被人說過自己沒有權利,另一位學生則指在動畫中聽聞過。別所說:「無論誰都擁有能安心生活下去的權利,同時也伴隨責任。」以上是該小學三年級的常規生存教育課程內容。

女演員之死|寶塚歌劇團拒認欺凌問題

擁有過百年歷史的全女班寶塚歌劇團深受日本觀眾喜愛,很多日本少女夢想成為寶塚女子。劇團團訓是「清純、正直、美麗」,但如其他封閉式的組織一樣,劇團同樣充滿來自層級欺壓等問題。即使今年 9 月尾,寶塚一名入團 7 年的 25 歲女演員有愛紀伊疑因工時過長及遭受職場欺凌而自殺身亡,劇團事後對事件展開調查,結果仍是全盤否認組織內存在問題。

Moyashi:崩壞的寶塚神話

今年 9 月 30 日,寶塚歌劇團宙組一名 25 歲的團員突然死亡,當時的報道只說死於自家公寓範圍內,警方認為有機會是自殺。11 月 10 日,過身團員的家屬委託代表律師召開記者會,認為女兒自殺的原因是超長時間勞動,加上團內成員間的高壓關係和欺凌,要求寶塚學校謝罪。

南韓教師罷工,抗議家長欺凌成風

今年 7 月中旬,南韓一名 23 歲小學女教師在校內自殺離世。她輕生前,班上一名女學生用鉛筆劃傷一名男同學的額頭後,被涉事學童家長辱罵「沒有當老師的資格」,以及深夜時不斷致電及發短訊騷擾。悲劇激起全國同業憤怒,陸續自白也遭專橫父母及不守規矩的孩子欺凌,又集體請病假或年假以進行「迂迴罷工」,並將女教師死後第 49 天定為「公共教育暫停日」,希望防止悲劇重演。

【只有黑暗沒有榮耀】校園暴力,南韓人的「集體記憶」

Netflix 劇集「黑暗榮耀」帶動南韓社會討論校園欺凌問題,但諷刺的是,導演安吉鎬亦被爆出在年少留學時曾參與欺凌。欺凌事件在南韓異常普遍,目前卻只能靠受害者長大後站出來指控,欺凌者才會受社會譴責,但他們仍不必為造成他人身心創傷負上刑責。受害者希望往後不必靠自己「復仇」,欺凌者也能得到應得懲罰,甚至是學校及當局能從源頭杜絕欺凌問題。

Moyashi:欺凌是確保自己不被欺凌的最佳手段

在大多的欺凌事件被揭發後,大眾經常都無法理解,受害人不一定是個討厭鬼,反而本來是品學兼優的學生,為甚麼會被欺凌?加害者明明沒有實質好處,竟然會如此心狠手辣。事實不是受害者有甚麼特別,也不一定犯下甚麼天大的過錯,而是因為群體為了維持自己的向心力,急於找一個倒楣鬼。

遙距工作下,職場的新欺凌方法

疫情減退,不少國家逐漸復工復課,Twitter 卻反其道而行,表示「過去數月證明在家工作確實可行;如果團隊希望一直安坐家中上班,我們可以付諸實行」。虛擬辦公室或將進入主流,然而,除了居家環境容易令人分心外,遙距工作還有一個隱藏問題:更嚴重的職場欺凌。明明不必朝夕共處,為何網絡相見,竟令欺凌問題雪上加霜?

杜絕欺凌:防止孩子受害之際,也要阻止孩子加害

為人父母者,總怕孩子受到欺凌,卻往往忽略了,兒女也有可能是施暴的一方。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指出,欺凌加害者較易輟學、捲入打鬥、濫藥酗酒、成年後犯下刑事罪行、虐待伴侶和孩子,實乃不容輕視的問題。網媒 VOX 特此訪問多名專家,尋求防止孩子欺凌他人的建議。

日本校園欺凌史

有香港中學男生被同學剝褲凌辱,數名男生在旁嬉笑,校方指這並非欺凌,只是同學玩得過火。但有該校的學生指,該校的欺凌情況普遍,屢次投訴不果後因而轉校了事。日本的校園欺凌問題嚴重,未成年者的自殺案中,其中 3 成的原因是源自學校問題。校園欺凌除了直接毆打、還有集體無視、強迫盜竊、強迫在女同學面前自瀆,曾有將受害者迫到自殺的案例,更有部分事件是加害者親手把受害者殺死。

鄭立:回到未來 —— 別人欺負你,你不反抗,換來的絕非別人的尊重

說得坦白點,如果我說那個博士就是叮噹,主角孖田就是小雄,而他的老竇就是大雄,他老母就是靜宜,而欺負他的那個大嚿衰是技安的話,你會發覺「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根本就是多啦 A 夢真人版。請留意他最終成功的方式,就是父親終於忍不住挺身以暴力對抗欺負他的人。他用拳頭打倒了那個一直欺負他的人。別人欺負你,你就打回去,用暴力,物理對物理的,傷害對方,令對方痛苦和損失。你才能夠贏取對方把你當人看,尊重你,然後不再想要傷害你。

她被欺凌,只因來自福島

7 年前,日本東北 3 縣發生強烈地震,當時海嘯沖毀福島第一核電廠,以及 9 歲女童關根颯姬的家。她與家人移居縣外避難,但相比奪去無數性命財產的天災,更殘酷的是在轉校後承受的欺凌。早前她到紐約出席一個 311 追悼會時憶述,同學們對她進行言語攻擊,像是「因為你是來自福島的小孩」,又或是「核輻射會傳染的」,讓她想過「不如死了更好」。其實很多受災孩子甚至成人,亦有過類似的遭遇。他們不過想在新環境尋求平安,但得到的卻是口頭甚至肢體暴力。

花生、蠶豆、奶製品,因食物過敏而引發的霸凌行為

並非人人生而平等,儘管同樣四肢健全,但食物過敏者在某些情況下,生命尤其脆弱,這一點卻並非人人明白,予以體恤。不知者不罪,然而,日常生活中的不知者,不但是食物過敏者的頭號殺手,亦往往扮演著施暴者的角色。最近在美國上畫的 3D 動畫電影「比得兔(Peter Rabbit)」鬧出一個輕重不分的玩笑:比得兔向一個食物過敏者投擲黑莓,結果拋中對方嘴裡,令對方產生過敏休克。製片商 Sony picture 為此正式道歉。不過,有食物過敏者的家長認為,這反映了現實中非過敏者總是將別人的致命弱點不當一回事地拿來開玩笑。無心的惡作劇,正是食物過敏者的惡夢,而且,類似的嘲諷和杯葛行為,在天真無邪的小孩子世界尤其嚴重,亦時常因為小孩子對病情的認知匱乏,演變成更嚴重的學童霸凌事件。

陶傑:關小門說歧視

在英國,中國和香港的留學生人數超過 30 萬。但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其中 4 成中港留學生認為,在英國讀書,曾遭受過種族歧視待遇。此外還有為數相當,曾遭到暴力攻擊,但其中有 4 成,再遇到欺凌攻擊之後,不敢報警。

潘度琳:當大家都是網內人,誰還是無辜?

透過一宗悲劇,小說想說的是網絡的魔力,網絡欺凌甚至可以把一個人從懸崖邊推下去,殺人不見血。但在網中的所有人也是共犯 —— 留下不負責任的留言、對欺凌視而不見的人都責無旁貸。當我們自詡文明,卻原來一直處理不了內在日益滋長的惡念,不知不覺間使世界倒退,變得更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