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5 日,芬蘭因應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決定放棄二戰結束以來的中立政策,正式宣佈申請加入北約,相信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亦會緊隨其後。中俄媒體其中一個常見說法,指北約東擴是烏克蘭戰爭的導火線。然而翻查歷史,無論是蘇聯抑或是戰後的俄羅斯,其實都曾有意甚至申請加入北約。
蘇聯
|共124篇|
【烏克蘭戰爭】抗俄之際,不忘保存蘇聯建築
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上月指出,至少 98 座烏克蘭文化及宗教場所被毀或受損。前蘇聯的標誌性建築及多處世界遺產受威脅,引起國際關注。蘇聯時期的現代主義建築則較少人過問,甚至充滿政治和歷史爭議,但一些志願人士仍想拯救它們,在戰火下搶救下一磚一瓦,以及烏人的遺跡。
俄羅斯勝利日,動態歷史意義
5 月 9 日是前蘇聯及俄羅斯紀念 1945 年撃敗納粹德國的勝利日(Victory Day)。除了 2020 年因疫情延期,自 1995 年起,每年勝利日莫斯科都會舉行閱兵儀式,如此隆重其事,反映政府對此之重視。然而在蘇聯時代,其實並沒有每年勝利日閱兵的規定,當日甚至未必是假期。戰勝納粹德國值得紀念,但紀念歷史的方式,總可以隨政治需要而改變。
蘇聯二戰「解放東北」期間,對中國人民的暴行
二戰期間,蘇聯雖然是同盟國的一分子,協助自由世界擊敗德意日軸心國為首的法西斯陣營,但其軍紀之敗壞,令很多平民百姓都聞風喪膽。佔領德國期間,蘇聯士兵強暴超過 200 萬名德國女姓,近 24 萬女受害者喪命。蘇聯在「解放」中國東北後,也犯下嚴重暴行,而且不單針對戰敗的日本僑民,連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人亦逃不過蘇聯士兵的魔掌。
劉偉民:喝不到的葡萄
烏克蘭葡萄酒產量大很多,但到目前仍未在國際酒壇找到席位,不少酒莊繼續不理世情主力生產俄羅斯人鍾情的甜酒,克里米亞歷史名莊 Massandra 又被俄國收歸國有。澤連斯基除了請求別國提供武器,也應參考一下格魯吉亞,為烏克蘭酒莊鋪一條通往世界的大道。
【烏克蘭戰爭】大清洗捲土重來?俄國學生舉報反戰老師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國內的反戰聲音不絕。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為令異見者噤聲,克里姆林宮沿用蘇聯史太林大清洗方式,鼓吹民間舉報反戰「叛徒」。
陶傑:俄國人的民主艱辛探索失敗了
1991 年的蘇共失敗政變,民主領袖葉利欽站在坦克頂,呼籲俄國人民群起抵制,此一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一度以為俄羅斯人民熱愛民主自由,將會與東歐和西歐走上健康正常的議會民主之路。然而對於俄羅斯民族文化傳統,缺乏民主基因,自由世界當初的估計是否太樂觀?
陶傑:俄羅斯的憤怒仇恨說從頭
時鐘不能回撥,不能夠再問當時如果西方政客在歷史的深度中更深思熟慮一些,可不可以避免今日的慘局?
赫魯曉夫後人解說:普京以民族自卑為統治工具
普京入侵烏克蘭,誓要將 30 年的後冷戰秩序推倒重來。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的曾孫女赫魯曉娃(Nina L. Khrushcheva)近日受訪,分析俄羅斯輸掉冷戰後,普京如何成功捕捉民眾的自卑心理,把俄羅斯逐步推向戰爭;又推測如果赫魯曉夫還在生,將如何評價普京的侵略戰。
麥當勞:蘇聯人對西方世界的憧憬
早前,為表態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麥當勞決定暫停在俄業務。當地人得知「噩耗」後,各處麥當勞擠得水洩不通,有人在雪櫃囤積大量漢堡,俄國著名藝術家之子 Luka Zatravkin 更將自己鎖在店門口,只望快餐店不要關閉。據美聯社報道,蘇聯解體前進駐莫斯科的麥當勞,曾是俄羅斯人接觸西方世界的渠道,也是政治開放的象徵。30 多年過去,麥當勞在當地已發展到 850 家分店,卻因制裁俄方而關閉,似乎也正好讓俄國順勢拒西方於門外。
【愛因斯坦誕辰】天才所承認的失敗
今天是愛因斯坦 143 歲誕辰,這位天才科學家的成就無出其右,但他和很多普通人一樣,曾經在情路上經不起考驗,晚年更與懷疑蘇俄女間諜發展不尋常關係。究竟在那個美蘇劍拔弩張的年代,蘇聯有否從愛因斯坦取得任何關鍵情報?
領導去世、政變…… 當俄國電視出現「天鵝湖」
俄羅斯政府要求媒體嚴格按照官方路線報道入侵烏克蘭事件,並計劃審議法案,傳播有關軍方的「虛假」信息者,最高可判處 15 年監禁。上週四,當地最後一家獨立廣播公司 Dozhd TV(TV Rain)表示,在收到當局的關閉威脅後,Dozhd TV 將暫停運作。 該台最後的直播結束後,畫面出現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作「天鵝湖」,借用 1991 年蘇聯解體前的八月政變,表示俄羅斯再次陷入動盪。
【烏克蘭戰爭】普京:矢志重寫冷戰歷史的男人
2022 年 2 月 24 日清晨,普京宣佈要把烏克蘭「去軍事化」,勒令俄軍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標誌著二戰以來,歐洲最大型的軍事衝突正式展開。這場戰爭背後,俄羅斯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盤算。澳洲國立大學國土安全專家 Matthew Sussex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指,普京十分渴望可以透過入侵烏克蘭,一洗蘇聯解體以來的三十年屈辱,實現民族復興。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之合法性
2 月 25 日,俄羅斯運用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享有的權力,否決一項譴責其入侵烏克蘭的決議草案,事件再一次反映聯合國制度百弊叢生。很多讀者都知道,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源於二戰後,美國、蘇聯等戰勝國之間作出的協議。倫敦國王學院法學教授 Andrew MacLeod 就提醒大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其實已經兩度變更,其中俄羅斯席位的合法性一直備受爭議。
強硬、不妥協、全盤操縱…… 俄羅斯的帝國式談判風格
截至星期日晚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同意在烏克蘭-白羅斯邊境,與俄羅斯無前設條件下談判。此前,烏方拒絕俄方提議在白羅斯首都明斯克談判,以及烏國非軍事化的談判前設。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認為,新的談判提議,反映烏克蘭的抵抗力量使俄國震驚,未能達成原先輕鬆獲勝的設想。不過,澤連斯基坦言不相信與俄方談判能取得積極成果。一直以來,俄羅斯自有一套談判風格,使得其他國家與之談判特別艱難。
陶傑:三十年前埋下的禍根
俄國侵略烏克蘭,核戰風險驟升,假新聞滿天飛,全球無人可以挺身調停。聯合國秘書長是廢物,國際戰略理論專家基辛格化身中美貿易公關、盆滿缽滿之後隱形。今世只有一人,現在可以出來說一句公道話,至少為歷史做碩果僅存的證人。
海外烏克蘭人,如何捍衛民族認同和國家主權
面對極權來襲,有人選擇身土不二,留守故鄉,也有人選擇離鄉別井,呼吸自由的空氣,這兩類人都可以發揮各自角色。過去一個多世紀,由沙俄到蘇聯,烏克蘭人長期被打壓,很多人因而流亡海外,到今天烏克蘭再被俄國入侵,這班海外烏克蘭人就繼續捍衛民族認同和祖國的國家主權。
【烏克蘭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的警鐘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後,波羅的海三國發出聯合聲明,呼籲把俄國排除在國際銀行交易系統 SWIFT 之外,並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作必要支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此舉,固然是怕成為普京的下個出兵目標,以成就其光復蘇聯之大業;老一輩經歷過大規模驅逐和壓迫,更是心存戒備。但歸根究底,仍離不開「道義」兩字。
普京到底想要甚麼?
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分離主義地區獨立,並派俄軍進駐「維和」。普京到底想從烏克蘭這場危機之中得到甚麼?「華爾街日報」分析指,普京的野心遠不止烏東地區,更希望藉此恢復俄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俄式公民】廣派護照,把烏克蘭東部分裂出去
一本護照,或者是公民身份的具體象徵,但到底甚麼是公民,不同地方卻有不同理解。據報,俄羅斯近年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發放超過 72 萬本護照,從俄國法律看來,這些人的確成為了當地公民,但這種手段,只是其打擊烏克蘭的另類武器。總部於拉脫維亞的俄羅斯獨立媒體 Meduza 編輯 Maxim Trudolyubov,就剖析俄羅斯對公民身份的兩種理解:政治參與權及治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