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出生率持續下降,去年出生人口只有 24.9 萬,女性人均生育數為 0.78。在嚴重少子化以外,加上勞動力迅速老齡化之下,該國青壯年卻無意趕快結婚生子,以解決國家危機。反之,「不婚」(불혼)風氣更是日漸興盛,南韓企業甚至開始為保持單身的員工提供與已婚員工同樣的福利。
婚姻
|共87篇|
林喜兒:Fleishman is in Trouble —— 離婚男女的告白
其實在美劇的世界,撕破婚姻美好幻象是常見的題材。Hulu 出品,在 Disney+ 播出的 Fleishman is in Trouble 正是最新一例。
小別勝新婚?夫妻的「休婚年」
日久可以生情,兩看也可相厭。歐美一些婚姻顧問及感情治療師發現,愈來愈多夫妻選擇來個「休婚年」(gap-year),雙方協議分開生活一段日子,給彼此探索興趣、經歷甚至性伴侶的空間。作家 Katie Bishop 近日為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探討這種反傳統的相處模式,會是鞏固感情抑或加速離異。
莫坤菱:重看「一一」—— 如果人生有個按鈕叫重來,你會按嗎?
我們經常幻想可以擁有一個重來的按鈕,一按下去,回到原點,再選多次,我們生活上所有不美滿的東西都能煙消雲散。但是我們忽略了,我就是我,不會因為擁有推倒重來的魔法,便變成另一個人。那正如 NJ 的覺悟,很有可能,我們都會做一樣的選擇、選一樣的路,即使要被斬頭也不回頭。
從法例看出日本有多保守
日本是亞洲最強大的民主大國,是全球自由陣營重要的一員;其創意工業和尖端科研亦讓很多人折服。可是,在政治自由和經濟創新以外,日本社會同時又十分保守,家庭和性別議題特別受爭議。美國密芝根大學日本研究專家 Allison Alexy 就在「東亞論壇」發表評論,呼籲日本改革 19 世紀流傳至今的家庭法,因為法例明顯帶有性別歧視的色彩。
家暴的死角:沉默的男性受害者
日本警察廳公布,去年全國遭受配偶或伴侶暴力對待而求助的個案,達到歷年最多的 83,042 宗,其中有 20,895 萬宗來自男性,佔全體受害者的 25.2%,比例破紀錄之高。但這數字僅反映一小部分,因為還有更多仍在啞忍的丈夫,以及尋求支援卻被拒門外的男士。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構成了家暴問題的死角。
一夫多妻,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兒童留下的陰影
徐州八孩事件,激起中國社會關注。然而,令人髮指的婦女拐賣、虐待事件,何止在中國發生?在巴布亞新畿內亞,一夫多妻制的社會風俗,導致一些女性成為丈夫滿足慾望的工具,生育眾多下一代卻又無力撫養,甚至出現綁架、販賣婦女等問題。
紀浩基:金魚妻 ——疫症時代的 C9 煲劇首選
就如中醫常說「吃得鹽多,腎不好」,此等鹽花程度(都是大露背,即使有露點,也只是上半身),既帶點刺激又恰到好處,剛好是 C9 能接受的最大極限。如果你能接受到「全裸監督」(The Naked Director)的話,這個也不會讓你失望。
有種童婚,叫新郎
女孩,總是「童婚」的第一印象,估計有 6.5 億名女孩及婦女未滿 18 歲就結婚。 不過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道提醒,全球也有 1.15 億男性在孩童時代結婚;男童總是打擊童婚運動中,常常被忽略的一群。
【森田剛改姓宮澤】日本丈夫冠妻姓的煩惱
在日本男團「V6」本月初解散後,前成員森田剛與妻子宮澤理惠自組公司之餘,近日更傳出他冠上妻子的姓,成為「宮澤剛」。有網民稱這種做法是愛妻表現,但現實中,改妻姓的男士在生活上仍會遇上種種尷尬與困難。
信天翁離婚原因:氣候變化
有些動物堅持一夫一妻,信天翁便是其中之一。信天翁一旦找到伴侶,就幾乎永遠不會分手,直至多年後死亡將之分開。不過雜誌「大西洋」報道,鳥類生物學家觀察過去 20 年福克蘭群島新島 (New Island)上的信天翁,發現離婚率有所上升,原因與氣候變化有關。
殖民者不是你的情人:以愛情喻政治有何問題?
不論時事評論、政治漫畫還是文藝創作,我們經常用愛情比喻複雜的政治,把兩國元首會談理解為拍拖、把英國脫歐類比為離婚之類。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文化史學者 Alison Garden 文章指出,上世紀北愛爾蘭衝突期間,大量愛情小說與電視劇誕生,讓觀眾梳理糾纏不清的族群矛盾,但陳腐的愛情故事公式,也限制了大眾對政治問題的想像。
林喜兒:婚姻場景 —— 經典再現,現實寫照
一小時的故事情緒轉變高低起伏,一間屋兩個人的對話既具戲劇效果,卻又寫實得令人害怕。
陶傑:中國的第二個挑戰
中國就改革開放下一步應該如何,引起重大爭論,甚至是「第二次文革」的恐懼。中國的問題是:在中央集權制度之下推行國有化,未能確保各級官員的辦事能力和質素,如何能刺激生產的積極性,以及杜絕貪污,此一舊問題尚未解決。第二是在全球化的衝擊下世界性的經濟問題。收入不穩定,許多人喪失了長期合約,工作改為短期合約,令下一代不敢結婚,生育的時間也因此延後。
刻意的邂逅(下)—— 南韓豪門婚介公司
南韓近年除了出現專為專業人士而設的婚介服務外,更有婚介公司只招募年收入過億韓元的上流社會男士,並會為他們嚴選合適的女性,及為這些女性提供奢華約會需要的一切準備。做法雖具有爭議,但公司卻認為這可以讓男女參與者各取所需,更可節省尋覓伴侶的時間。
穆罕默德是社會平權改革家?(下)
有宗教研究學者主張,穆罕默德是推動平權的改革家,曾賦予阿拉伯女性空前權利。此觀點之所以受爭議,莫過於穆罕默德允許一夫多妻,他先後有 11 位妻子,而最叫人難以接受,相信是其妻阿伊夏(Aisha)出嫁時只得 9 歲,某些極端穆斯林就是以此為侵犯人權罪行辯護。偏偏阿伊夏長大後擔當政治軍事領袖,又是伊斯蘭宗教權威,在同代女性中無出其右,為穆斯林女性主義者眼中的先行者,以致阿伊夏集所有爭議於一身。
【Soul Monday】認知障礙丈夫再次向妻子求婚
中年早發認知障礙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開始失去記憶,忘記自己已結婚,但兜兜轉轉又再向妻子求婚,像浪漫電影般的情節,現實中就發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56 歲的 Peter Marshall 在 3 年前確診患病,他 54 歲的妻子 Lisa 坦言:「這令人心碎。雖然我們創造出更多新的回憶,但這很痛苦,因我總是想說:『還記得那一次嗎?』我想與他一起懷緬往事,但 Peter 現在甚麼都不記得了,更別提 20 年前發生的事情。」
南非新婚姻法:齊人之福,女性也值得擁有?
南非深陷第三波疫情,以感染個案及死亡人數計算,現為最受打擊的非洲國家。但對當地人而言,在整個社會面臨生死關頭之際,個人的終生幸福似乎更值得關注,甚至為此吵得天昏地暗。只因在上月初,內政部公佈的「婚姻綠皮書」建議,把一妻多夫制度合法化。女性應否享有齊人之福,從此引起全國上下的爭議。
疫症再加制裁,令北韓男女地位逆轉
大韓民族素有「大男人」的刻板印象,但本月有日媒及北韓消息人士指,平壤男女的地位出現逆轉跡象。妻子成為養夫活兒的經濟支柱,堂堂「一家之主」的男士反而擔起家務,有些人更去「吃軟飯」,照顧獨身女性的起居飲食甚至性生活。這種令外界詫異的變化,與國際制裁不無關係。
中國離婚冷靜期,有用嗎?
根據今年 1 月 1 日廢止的中國「婚姻法」,「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若單方面向法院申請離婚,法院調解無效後亦准予離婚。不過,自今 1 月初開始,中國人要離婚,多了一道「三十天冷靜期」。彭博社專欄作家 Adam Minter 認為,離婚冷靜期反映中國政府在需要促進生育率的前提下,改變了過去對婚姻聽之任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