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女士在網上控訴,長期遭受夫家冷待,包括被要求簽婚前協議書。部分網民批評,此舉對事主及婚姻缺乏信任,甚至認為既非富豪也非貴族,搞這一套未免誇張。但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愈來愈多千禧世代主動訂立婚前協議,以防萬一離異要跟對方分「身家」—— 包括寵物、債務、社交媒體帳號甚至是胚胎。
婚姻
|共67篇|
Neo:「逃恥」SP —— 野木亞紀子的世界觀
編劇野木亞紀子像是新聞回顧一樣,把疫症從出現、爆發到大流行的經過,連同主角群的生活變化,按時序一一點出。導演甚至加插新聞片段,以虛實交錯的手法,令美栗與平匡更貼近觀眾,同為被武肺玩弄的可憐人。但玻璃心們不用太緊張,急於說野木是在抹黑、歧視,因為這位洞察世事的編劇,對日本政府、社會甚至人民的質疑,還要更大更多。
武肺時代:婚紗也要變?
武肺疫情令不少準夫婦要推遲婚禮,而由於限聚,辦得成也無奈要縮小規模。但即使困難重重,仍無阻他們舉辦疫症限定的「微型婚禮」。在微型婚禮上,由於規模小,出席親友不多,新娘不用再穿上隆重而華麗的婚紗,她們在網上購買連身裙、連身褲,甚至迷你裙,再佩戴白色口罩,即可行禮。
印度地方立法,「打撃」愛情聖戰?
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從未止息,近日,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管治的印度最大邦北方邦通過法令,任何人以婚姻強迫其伴侶改變信仰,將被判處最高十年監禁。部分印度教徒及政治人物,又指控穆斯林發動「愛情聖戰」(love jihad),這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工作狂會毀掉婚姻?
近日,在「南華早報」的訪問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自言是「工作狂」,花盡每一分鐘在工作上,沒有休息時間,更遑論花時間與丈夫交談。的確,有些人會選擇獻身於工作,但對於他們身邊的人而言,卻有機會成為大問題。早年有研究相關問題的專家已提出,夫婦之間若有一方工作過多,或會對婚姻產生莫大影響。
表親通婚的禁忌,孕育出近代西方精神?
近代歐美文明何以脫穎而出、主宰世界秩序,歷來有無數理論解說,哈佛大學人類學家 Joseph Henrich 新書卻顛覆傳統見解。縱然學術界主流認為,基督新教成就了個人主義、憲政民主與追求創新的精神,但亨里奇反倒論證,一切是建基於天主教嚴禁表親通婚、瓦解宗族網絡,因而惹起不少爭議。
【Soul Monday】印度愛情計劃
在傳統的印度社會,跨種姓或宗教的婚姻均屬禁忌,部分人為此遭受暴力甚至被殺。早前一個描述不同宗教通婚的珠寶廣告,亦被多方猛烈抨擊。面對這股保守風氣,3 名新聞工作者在 10 月底於 Instagram 發起新計劃,為打破「信仰、種姓、種族和性別束縛」的有情人,送上支持和祝福。
假如有 Take Two —— 尼泊爾童婚劇場
童婚問題在部分東南亞國家如孟加拉尤為嚴重,尼泊爾的童婚率,便高踞亞洲第三、全球排名 17。此外,據 2012 年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的調查,尼泊爾的農村婦女中,僅有 9% 受訪者知悉婚內強姦屬非法行為、13% 的人清楚反家庭暴力的具體法律。有見農村社區充斥童婚及歧視現象,尼泊爾劇團 Shilpee Theatre 就選擇創作相關題材劇目,走入農村演出。
「夫妻相」真的存在?
我們時不時都會聽到有人稱讚夫妻們愈來愈有「夫妻相」,可能會令人聯想到美滿、和諧的婚後生活,令兩人長相變得相似。過去亦有研究提出,夫妻婚後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外表趨同的現象。但日前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的研究則顯示,所謂的夫妻相不是後天趨同形成,而是早在選擇伴侶的階段便出現。
方俊傑:愛情人形 —— 歌頌日式職場達人
「愛情人形」更加似一齣歌頌日式職場達人的電影,即是情趣娃娃版本的「字裡人間」。高橋一生飾演大學畢業生,為生計,誤打誤撞下做了情趣娃娃工廠的學徒,本來毫無大志,慢慢繼承先師遺願,以創造出有人類質感的情趣娃娃為心願。也因為擁有日本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高橋一生才可以娶到蒼井優。
白首?罷手?為何上一位不釋懷?
不少相處不順的情侶,一直離離合合,無法逃脫又愛又恨的輪迴。在美國,3 分 2 大學生曾經在分手後復合,一半人仍然跟前度繼續性關係;3 分 1 同居情侶及 5 分 1 夫妻曾經歷離合。分手時如此堅定,為何各散東西後,卻總難以忘記舊情人?若被分手,想要拋開舊愛好好生活,又應該怎樣做?
「一孩政策」後遺,由「一妻多夫」補救?
中國的一孩政策始於 1979 年,於 2015 年正式結束。多年過去,政策造成年輕勞動力不足、性別比例失衡等人口結構問題。長此下去,中國又要面對另一場人口危機,進而窒礙未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就兩性比例失衡,澳洲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近日就提出極具爭議的解決方法 —— 一妻多夫。
疫情下的婚戀關係中,日企找到了多項商機
武肺之下,夫妻相處時間突然大幅增加,使親密關係易生磨擦,離婚、家暴情況接連發生。日本民宿公司在疫情下失卻海外住客,於是轉而為有需要的伴侶提供短期住宿。但另一方面,單身人士在長時間獨處下,尋找結婚對象的意欲大增,日本婚活(相親活動)公司因而抓緊機會,提供網上服務吸引新客戶。疫情引致兩性關係變化,促進另類的新興經濟。
印度新嫁妝:IELTS 分數
面對結婚這件人生大事,小心選擇伴侶可謂天經地義。不同的文化對「好丈夫」、「好妻子」都有不同演繹,基準亦往往隨時代流變。在現代印度,能令二人結為姻親的,除了愛情、名譽、地位、金錢,還有 IELTS 分數。
即使國家反對,也要與妳一同穿上白色婚紗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法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後,LGBT 平權議題日漸受到重視。然而在南韓,同性婚姻仍是一大禁忌,令很多愛侶無法共諧連理。女同性戀者金圭珍(김규진,音譯)卻無懼社會傳統,即使遭受網絡謾罵,生活上又諸多不便,也堅決與伴侶穿起白色婚紗,大方步入禮堂。
約會有罪:不見即婚興起
印尼的新刑法修正草案本應於去年通過,條例當中一項為禁止婚前性行為,最終卻因爭議太大而延後表決。但即使沒有明確法律禁止,印尼卻興起類似盲婚啞嫁的風潮,婚前不曾親身接觸,就決定廝守終生。
在馬國申請一夫多妻,先問大婆意見有用嗎?
「可蘭經」規定男性穆斯林「可以擇娶你們愛悅的女人,各娶兩妻、三妻、四妻」。馬來西亞雖是世俗化伊斯蘭國家,但亦有專為穆斯林人口而設的伊斯蘭法庭(Syariah Court)。國內的穆斯林男子再娶其他妻子前,須先向法庭申請。而 Nenney Shushaidah 作為當地首名伊斯蘭教法高等法院女法官,職責之一便是審核申請。
伴侶間爭拗不斷,如何解決?
與身邊人的爭拗是一個迴環往復的過程,爭論往往在開始的地方結束,像「即使你知道會令我發瘋,也不拾起你的髒衣服」、「即使我提醒你這件事對我來說有多重要,你仍是會遲到」等對話總沒完沒了地出現。臨床心理學家 Linda Blair 認為,此類爭執其實可以「受控」甚至停止,她在「衛報」撰文,提出幾個解決方法,建議伴侶逐一審視爭拗點,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改善關係。
方俊傑:「婚姻故事」—— 不能化解的困局
「婚姻故事」不是「浮生路」的奇情,論戲劇性,比起「有人喜歡藍」,還有所不及。就是那種人人也遇到的婚姻問題,才容易引起共鳴,才痛。
為何會有「遇上人渣」體質?
我們常以「下個會更好」、「經一事長一智」等句子來安慰失戀的朋友,彷彿只要找到「對的人」,感情生活就會自動煥然一新。但這樣的說法,似乎經不起科學實證。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 Matthew Johnson 與其研究團隊發現,即使換了交往對象,你的下一段關係的愉快程度很有可能會跟上一段一樣 —— 一樣愉快,一樣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