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我們」和「美麗新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如預言書般映照當下的高科技極權統治,近年一度重登暢銷書榜。英國著名哲學家 John Gray 最近卻在文化雜誌「新政治家」撰文分析,創作於一個世紀前的「我們」,不但是三部經典中最早成書,作家薩米爾欽(Yevgeny Zamyatin)更在蘇聯飽受批鬥和牢獄之苦,是當中唯一來自反烏托邦現實的作家。
1984
|共11篇|
Moyashi:就當我沒有說過
我們從來都不可能真正地「撤回」任何言論,我們只可以投降,假裝自己從來沒有說過。內心是否相信並不重要,也沒有人關心,因為終有一天大家都會相信。當只剩下一種聲音的時候,你除了相信外別無他選。
「美麗新世界」比「1984」更有先見之明?
今年是名著「1984」出版 70 週年,書中的深刻寓意,為現代社會帶來強而有力的警告。小說面世以來從未停止印刷,作者奧威爾從此成為恐懼的代名詞。但在 20 世紀,具先見之明的反烏托邦小說作家,不只他一人。小說「美麗新世界」和電影「電視台風雲」同為具前瞻性的經典,甚至更切合當前的社會和政治狀況。
中國禁書何其多,「一九八四」為何例外?
被中國查禁的書籍之中,部分原因呼之欲出,包括涉及宣揚或描述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內容,亦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堅定批評共產黨的劉曉波的任何作品。然而,這一張禁書目錄不如外界想像般嚴密全面,譬如說,批評極權政治的百年經典小說,George Orwell 的「一九八四」,則沒有被中國政府列為黑名單。記者 Amy Hawkins 指出:「針對作品和書單的不同處理方式,正好反映了中國在執行審查制度時的複雜現實。」
藝評:In Search of Utopia —— 與香港對話的強烈慾望
創作者不時加入非 1984 世界內存在的香港元素或符號,例如一名較年老的工人曾提及一場令市民要帶口罩的瘟疫,以及從前的流浪漢因無家可歸住在天橋底,但是被人用水驅趕的經歷。又例如領導人曾向觀眾喊出「科學、民主、自由、回歸」等口號。凡此種種,都是在提醒著觀眾:這不是單純的 1984,而是一個有關香港的故事。這種處理能有效讓觀眾跳出原有的故事,思考 1984 與社會的關係。
中國老大哥基因庫
網媒 Quartz 報道,中國公安部以服務人民為名,大舉向潛在威脅分子收集基因訊息,包括維吾爾族、移民工人及大學生。人權組織警告,中國對人民的監控已深入至生物層面,「老大哥」基因庫現正逐漸擴張。
陶傑:為常識和公義而戰
法國當代最負盛名的小說家桑賽爾(Boualem Sansal)(右二)應法國領事館和法國文化協會邀請訪問遠東。他的成名作小說「德國村莊」(Le Village d’Allemand)講阿爾及利亞的兩兄弟,發現他們的父親曾經為納粹德國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攻佔法國,法國成立貝當傀儡政權。被法國統治的北非殖民地,痛恨法國殖民統治,卻有不少人寧願與納粹德國合作,認為是反法國殖民的愛國行為。
另類事實的哲學
由誇大總統就職觀禮人數到捏造恐怖襲擊「Bowling Green 大屠殺」,白宮「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層出不窮,帶動「1984」銷量激增。另類事實並非白宮高級顧問 Kellyanne Conway 所創,有其法學根據,而在現代哲學層面,現實與真相的關係素有爭議,尼采甚至聲稱:「沒有事實,只有詮釋。」究竟另類事實在哲學上是否站得住腳?
杜林普有意無意推介的十本書
步入白宮舊國務院圖書館,第一眼會望到右方一座偌大的書架,零落擺放了 8 本書,全部都是杜林普(寫手)撰述或關於他本人的著作,惹來網民質疑:杜林普的著書量會不會比讀書量更多?第 45 任美國總統自言雖然讀書時間不多,但喜歡閱讀,在各訪問中亦曾羅列簡約的書單;除本人推介外,他又意外促銷不少著作,例如「1984」。究竟杜林普有意無意推介過甚麼書呢?
IQ 高了,但不見得更聰明?
在 21 世紀,大家的 IQ (智商)稱得上十分之高超。現任職於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政治學教授 James Flynn 在 80 年代曾指出,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平均 IQ 成績均有持續和明顯的增長,後來這現象命名為弗林效應(Flynn effect)。提升智商有不同的方法,然而 IQ 高了,但不一定見得更聰明,何解?
陶傑:通識題——由李波案定義「自由」
李波「用自己的方式」,但不帶證件,非法入大陸「協助調查」,一切出於自願。而最近露面,聲稱放棄居英權,並在大陸「協助」完畢後,亦將「自願」返回香港。
原來李波享有全球公民都沒有的行動自由:不必護照證件,可以從心所欲,自願出入一國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