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劇集「黑暗榮耀」帶動南韓社會討論校園欺凌問題,但諷刺的是,導演安吉鎬亦被爆出在年少留學時曾參與欺凌。欺凌事件在南韓異常普遍,目前卻只能靠受害者長大後站出來指控,欺凌者才會受社會譴責,但他們仍不必為造成他人身心創傷負上刑責。受害者希望往後不必靠自己「復仇」,欺凌者也能得到應得懲罰,甚至是學校及當局能從源頭杜絕欺凌問題。
學校
|共92篇|
筆是港媽:學校的抉擇
不少移英的香港家長都會以校網來選擇落腳點。以倫敦為例,最受家長歡迎的校網包括:Kingston-Upon-Thames、Richmond-Upon-Thames、Kensington and Chelsea 等,但同時也有不少家庭考慮大倫敦地區或倫敦以外的校網。正在頭痕該在哪裡落腳的家庭,可以先看看凱西和威爾伯的故事。
研究:讀好學校,影響可持續至老年
不少家長相信子女所讀的學校如何,往後的日子也會如何,而為子女向學風良好的學校甚至名校叩門。近日有研究甚至發現,入讀師資好的學校,對學生產生的好處可持續到老年,到 70 多歲時,他們的大腦仍比同齡人年輕。
【專訪】城大學生會浴火重生 勉勵學界不放棄
走過低迷的日子,城大學生會終於在今年 3 月以自組公司的形式,租用深水埗一座商廈的兩層單位,期望在約 3,000 呎的空間內為城大學生提供活動空間,重新建立學生的歸屬感。由拆毀到重建,學生會臨時行政委員會署理會長劉浚傑希望這次浴火重生的經歷,可以勉勵其他學生組織,在困難的日子中,不輕言放棄服務學生的初心。
【綁架生意盛行】尼日利亞式安全:輟學
不時都有廣告呼籲大眾捐款,以幫助非洲兒童接受教育。當地兒童失學問題值得關注,不過在西非國家尼日利亞北部的學童及家長們,卻有另類學習煩惱 —— 孩子上學可能會被綁架。單是 2021 年,當地就有過千名學生被武裝團夥擄去。許多尼日利亞人一直活於被綁匪綁架勒索的恐懼中,只好讓孩子停止上學,遠離校園。
奧威爾三部曲之三:備受欺凌,學會求生的「如此歡樂童年」
1952 年,亦即奧威爾死後兩年,其自傳「如此歡樂童年」(Such, Such Were the Joys)出版,講述他 8 至 13 歲期間被欺凌虐待的慘痛經歷,這份痛苦亦融入到他後期的作品之中。
日本學校午餐保質素外,更是一場教育
在日本,學校午餐不只是提供溫飽,以及為發育中的兒童供給足夠營養,更是與食相關的最好教材,並可作為學童日後健康飲食的參考。日本文部科學省及學校尤其重視午餐,不但嚴格講求營養均衡及衛生,更會提供相關教育配套。
日本求生書包,竟為小學生帶來負擔?
日本小學生書包以堅固,能在發生地震時緩解衝擊,保護學童免受墜落物傷害為特點。惟近年書包價格飆升,成為部分家庭的經濟負擔;而對毋須擔憂家庭開支的學童來說,物理上的負擔 —— 書包太重的問題,應該更切身。
斯里蘭卡悲歌:逃學只因餓肚子
斯里蘭卡空前的經濟危機,造成全國約 3 成半家庭陷入糧食不安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更指,5.6 萬孩子嚴重急性營養不良,當中很多人不願捱餓上課而開始逃學,估計去年部分地區的出席率降至約 75% 至 80%,尤其是農村及貧困戶聚居處,輟學風險更高。一些學校甚至要求家長,如果未有為孩子準備食物,就不要送他上學。
研究:嚴師不會出高徒,只會換來不合作
面對過於嚴厲的老師,學生總是會覺得害怕或有距離感;面對循循善誘的老師,學生則更易敞開心胸。近日一項心理學研究亦顯示,老師若用嚴厲語氣與學生說話,兒童及青少年會更不願合作,教師甚至會因此錯失保護受困擾學生的機會。
戰亂中,堅持教學的烏克蘭教師
在烏克蘭,有些老師教授網課時,附近一片頹垣敗瓦,甚至正在燃燒。而學生也陷於困境,有些要遠離家園尋找避難所,有些則離散到其他國家。但顛沛流離之中,雙方都未有放棄教育及學習,烏國總統澤連斯基亦強調教鞭之重要。
無女性上學後,塔利班的教育教甚麼?
塔利班全面禁止女性上學,又有女教職員被驅逐,令當地女性前景堪憂。剝奪她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問題自然嚴重;而自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後,當地整體教育其實也任憑塔利班宰制,部分課程內容已成其向學生宣揚對西方仇恨、灌輸塔利班意識形態的工具。
金正恩導彈威脅下,日本朝鮮學校步向末路?
金正恩最近瘋狂試射導彈,構成日本重大安全威脅,波及到戰後遺留至今的在日朝鮮人問題。日本全國尚存 63 間朝鮮學校,為朝鮮後代提供北韓式教育,近來頻頻受到恐嚇及抗議,加上東京政府修例,令經費不足的朝鮮學校正骨牌式倒閉。
【Soul Monday】離島留學,不登校的孩子重新上學
突如其來的抑鬱,侵襲就讀初中二年級的掃部曉里,令他成為日本眾多「不登校」孩子之一,直至畢業也沒再上學,終日躺床而睡。不過,當掃部通過「地域未來留學」制度,隻身遠赴北海道的禮文島,入讀只有 58 名學生、全國最北的高中,新的生活環境和校園生活,反而讓他找到歸屬感,甚至成為島上名人。
【Soul Monday】以單車取代校巴,孩子更健康快樂
每逢星期三,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居民都會走到窗前或門前,觀看約 170 個踏單車經過的孩子。穿著黃色安全背心的體育老師 Sam Balto 從早上 8 點 10 分左右,就會帶領孩子們用單車通勤上學。以單車取代校巴近半年來已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上學方式,社區亦非常歡迎,因能減少交通擠塞和污染,還促進體育活動與社區發展。
以獎學金之名:日本青年的學債噩夢
現時近半數日本大學生利用的「獎學金」制度,並非對優材生作出的無償援助,而是等同港人俗稱 Grant Loan 的「專上學生資助計劃」,借錢來讀書,工作才還款。但學費和稅率加了又加,收入水平卻未見增長,令愈來愈多大學生貸款,亦愈來愈多畢業生負債。為求早日「歸零」,省吃儉用乃是必然,結婚生子也不用想。教育改變命運,只是不知更好抑或更壞。
Moyashi:校規改革的漫漫長路
日本一名天生頭髮偏茶色的女性,因為高中時期被學校強迫染黑,導致身心受創,最後決定控告學校。經過幾年的審訊,大阪地區法院終於在 2021 年 2 月判決,一審裁定學校有過失,需要向該名女性賠償 33 萬日元。
課室暗角:韓國教師遭遇的騷擾、羞辱與暴力
韓媒近日廣泛報道,忠清南道一名中學男生在上課期間,躺在面朝黑板講解的女老師身後,以手機從下而上偷拍對方,部分學生還在訕笑,女老師則無視一切,繼續授課。相關影片在網上瘋傳,隨即引起全國嘩然,直指課堂秩序混亂失控、難以相信此事是在韓國發生。但多項調查顯示,學生侵犯教權或妨礙教學的事件持續增加,令教師身心受到威脅甚至傷害。
預算大幅刪減,疫後心理問題恐成英國定時炸彈
通常等到危機發生,孩童才會被迫對外尋求協助,屆時心理健康狀態已經嚴重惡化。隨著急需緊急關懷的精神疾病發病率攀升,就算擴大急性護理,也不太可能滿足需求。更嚴重的惡性循環,是預防性措施支出不足。十多年來,青年中心等早期介入服務不斷被削減,所以就算是輕微的心理問題,也無法解決。
茶里:香港及台灣的神奇校規
我們都知道,校規的重點根本不在於內容,而是學校要透過校規來訓練學生的服從性,以便日後有一群「溫馴乖巧」的齒輪可用。所以像是「髮圈只能用某幾款顏色」、「襪子不能穿黑色」等規矩,雖然仔細一想有點莫名其妙,但也無傷大雅,大家從小都在乖乖遵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