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真相與和解日設立的背景,與自 19 世紀設立、營運直到 1996 年為止的原住民學校有關。當局不理父母的反對,將當時的原住民小孩強制送到學校。按當局的說法,寄宿學校是要讓原住民融入主流文化,實際上則是強迫學生使用西方姓氏、西方服裝、只能學習英法兩種官方語言。
學校
|共111篇|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2 —— 麻雀在老外和華人眼中的區別
試問有哪個校董會願意借出禮堂,給人家去舉行一場麻雀大賽?哪怕這場比賽根本不牽涉半點賭博成分。因為在華人眼中,麻雀早被定義成發生在掛著霓虹燈的竹館中,某個角落還有著關二哥神位、下面供著祭品及插著刀的薑。即使打麻雀不算是非法活動,但難免都是會跟三教九流、難登大雅之堂等詞彙掛鈎。
為何我們總會夢回校園時?
投身社會良久的大人們,總不會再每日想起校園日子。不過,這些青蔥歲月未必真正遠離一部分人,他們在夢中趕上學、預備考試,甚至全裸抵校…… 為甚麼早過去的學習生涯,會一再出現在夢裡?研究夢境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助理教授 Deirdre Barrett 指出,夢回校園「不僅對於仍在上學的人來說很常見,對於已經成年、永遠離開學校的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夢境主題」。
中日關係欠佳,無阻學生留學日本
因台灣問題及排放福島核處理水,中日關係持續緊張,但中國學生仍堅持到日本留學。中國籍日本留學生人數保持在疫情前 8 成,並佔 2022 年留日國際學生總數的 45%。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學習日式的待人接物方法,同時避開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
【Soul Monday】人生路很長,先教會孩子們生存之道
在大阪市立田島南小學,老師別所美佐子問:「權利是甚麼?」有學生坦言曾被人說過自己沒有權利,另一位學生則指在動畫中聽聞過。別所說:「無論誰都擁有能安心生活下去的權利,同時也伴隨責任。」以上是該小學三年級的常規生存教育課程內容。
Moyashi:便宜莫貪中國製
日本德島縣在 2020 年花了 8 億日元,向 29 間高中派發了 16,500 台平板電腦。今年 7 月開始頻頻故障,至今壞了 3,500 部,新聞說是名為「馳為」(Chuwi)的中國牌子。網民一同嘲笑德島縣,時事評論員西村博之也諷刺,德島縣教育委員會是身教「貪平買得個吉」的道理。
林喜兒:皆大歡喜 ——「性愛自修室」最終回
「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的成功除了是打破一般校園片的格局,大膽直接談性外,更是有趣的人物與對白,笑料十足。不過到了第二、三季,一切不再新鮮,而且愈走愈安全愈平坦。
陶傑:不止巴勒斯坦,人類的下一代再也回不去了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自從哈馬斯恐襲以色列,巴勒斯坦將永不能回到昔日的狀態。同理,一場新冠狀病毒,也很可能令全世界的一代人,不可能回到人類在瘟疫前的心理性格精神狀況。
四天上學制:孩子興奮,家長頭痕
「週休三日」的生活模式,不只是英國白領的好福利,也是美國學生的新常態。全美數百個學區都在近年轉為四天上學制,它們大多位於西部和鄉郊地區,強調此舉帶來節約教師招聘成本等優勢。一些人質疑,這會影響已因疫情錯過學習機會的孩子。但更加「受罪」的,可能是每星期要多照顧子女一天的家長。
筆是港媽:跟考試壓力告別的校園生活
既然考試是不能改變的,那可以改變的是教學方式和老師與學生對考試的態度。設計種類不同的活動的確要花很多心機和時間,但如果可以用操卷以外的方式達至差不多的效果,而學生也能投入其中,忘卻了操卷的壓力,一定值得。
英國學校出席率大減,家長不再認為上學是必須
近日有調查指出,自 COVID 疫情停課顛覆過往的上學習慣,人們對學校出席率的態度出現劇變。據「衛報」報道,一些英國家長不再認為子女必須如以往般正常上學。自 2019 年以來,當地學校缺席率整體上升超過 50%,而學生缺席率達 10% 或更多的情況亦增加一倍有多,引起廣泛關注。
美國學校,熱到要停課?
新學年剛開始,美國各地都有學校停課或縮短上課時間,讓學生提早放學,原因與高溫有關。由於天氣太熱,課室缺乏冷氣設備,教育界認為這樣的環境可能影響學生學習,學校需要為極端天氣做好準備。
美國新學年,由虛擬教師上課?
學生回校上課,教壇卻不見人影?美國調查顯示,全國多個州分的教師短缺情況正在惡化,遲遲請不到人手。很多學校遂聘請「虛擬教師」來遙距代課,各學區為此花費數千甚至數百萬美元。這種教學方式會否對學生構成影響?有聲音批評,與其花錢請代課,倒不如改善教師薪酬福利,留住人手。
南韓教師罷工,抗議家長欺凌成風
今年 7 月中旬,南韓一名 23 歲小學女教師在校內自殺離世。她輕生前,班上一名女學生用鉛筆劃傷一名男同學的額頭後,被涉事學童家長辱罵「沒有當老師的資格」,以及深夜時不斷致電及發短訊騷擾。悲劇激起全國同業憤怒,陸續自白也遭專橫父母及不守規矩的孩子欺凌,又集體請病假或年假以進行「迂迴罷工」,並將女教師死後第 49 天定為「公共教育暫停日」,希望防止悲劇重演。
【Soul Monday】不登校的孩子們,圖書館歡迎你
暑假結束,有些學生期待回校與同學見面,有些卻對重返學校感到難受。這時離家不遠又可免費使用的圖書館,或可成為學童暫時的避難所。8 年前起,鎌倉市中央圖書館在社交媒體 X(前稱 Twitter),呼籲不登校的孩子前來。學童們可在寧靜的環境看漫畫及輕小說,而且坐一整天也不會有人說甚麼。
Moyashi:赤腳阿元 —— 原爆道德教育
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廣島原爆的第一印象是來自「赤腳阿元」(はだしのゲン),因為原著漫畫和動畫都是中小學教授有關歷史時的教材。現在這個傳統漸漸開始消失,由今年度開始,廣島市教委決定把該作品從「和平教育」教材中削除。
【聯合國呼籲】校內禁用手機,實際可行嗎?
智能電話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少學校都默許學生攜帶手機回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最新報告卻主張,學校應禁止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減少課堂上的干擾,提高學習效率,又保護兒童免受網絡欺凌。一些教師同意禁令有助課堂管理,亦有同業認為禁令形同虛設,更可能錯失難得的教學工具。
窮有窮教:越南教育的成功之道
越南經濟近年急速發展,人均 GDP 雖然只有 3,760 美元(約 29,400 港元),但當地學生在國際閱讀、數學和科學評分卻表現出色。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越南人的整體學習成績超越泰國和馬來西亞,甚至遠超英國和加拿大的同齡學生,越南國內亦未見性別或地區之間的教育不平等。「經濟學人」近日的專題文章剖析了越南教育的成功之道。
借 AI 之力,能否防止下一宗校園槍擊案?
後疫情的美國有更多學生持槍回校,令其同儕、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更憂慮人身安全。安裝武器探測儀的學校明顯增加,尤其是在發生小學生槍擊教師事件的維珍尼亞州,事後多個學區引入人工智能(AI)支援的掃描系統。但部分人質疑,校方花費數百萬美元來增設的探測器,會否只能為師生營造出安全幻象。
【只有黑暗沒有榮耀】校園暴力,南韓人的「集體記憶」
Netflix 劇集「黑暗榮耀」帶動南韓社會討論校園欺凌問題,但諷刺的是,導演安吉鎬亦被爆出在年少留學時曾參與欺凌。欺凌事件在南韓異常普遍,目前卻只能靠受害者長大後站出來指控,欺凌者才會受社會譴責,但他們仍不必為造成他人身心創傷負上刑責。受害者希望往後不必靠自己「復仇」,欺凌者也能得到應得懲罰,甚至是學校及當局能從源頭杜絕欺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