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共36篇|

三兄弟聯盟發威,緬甸軍政府時日無多?

緬甸各路武裝力量與軍政府的內戰,至今已超過兩年。10 月 27 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和若開軍(AA)三方合作的「1027 行動」,對與中國接壤的撣邦北部軍政府及其盟友發動攻擊,已佔領了 150 多個軍事基地及哨所,以及與中國有貿易的重要城鎮。武裝反對勢力日益團結,緬甸局勢似乎走到分水嶺。

巴勒斯坦僑民之「家」:前智利甲組聯賽盟主柏利斯天奴

足球是世上最普及的運動,也在香港成為本地文化一部分,除了強身健體,更可凝聚人心。由移英港人成立的足球隊 Konger FC,近日獲英格蘭足總認可註冊,可參與該會旗下比賽。類似故事其實也曾發生,20 世紀初一班巴勒斯坦人遠走智利,期間在當地成立球隊「柏利斯天奴」(Club Deportivo Palestino),並曾兩奪智利甲組聯賽冠軍。

奧威爾三部曲之一:跨越時代警世的「民族主義筆記」

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可說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其筆下的反烏托邦巨著如「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皆為傳世之作,以諷刺手法道盡極權時代的黑暗。除了小說,奧威爾其實也寫下多篇經典的社會評論,其於 1945 年寫下的「民族主義筆記」(Notes on Nationalism)就被多次翻印,對今天的時局仍有警世作用。

鴻若遠:「機器人:英雄不會死」—— 不打國際線,自己土地自己守

故事在民族討論中也帶出了一個問題,就是你看似很重要的問題,其實在外國沒多少人關心,所以你自己的價值觀,就得由你自己來堅守,你可以希望別人聲援,卻別奢望別人會來拯救。如果你是這 2 年才睡醒,開始留意政治和國際新聞,這個電影很值得找來看看。

德國人的恐懼

無論國內外,德國似乎都是「儲蓄冠軍」(Sparweltmeister)—— 帶領歐盟達成協議,制定 7,500 億歐元復甦基金(Recovery Fund)聯合發債計劃;國內的人習慣儲蓄,經常賬戶盈餘是發達國家之首。惟這儲蓄的習慣,未必全是好事。著有「德國最短歷史」的英國歷史作家 James Hawes,批評德國在烏克蘭戰爭上逃避自己的責任;他認為該國一直受自身,尤其是來自社會民主黨(SPD)的恐懼籠罩。

走近不存在於地圖的「國中國」

在地圖上,要找出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很容易,較小的國家例如不丹、汶萊、卡塔爾,就可能要花點時間。小如梵蒂岡,也能放大地圖去找,但像西蘭公國、莫洛西亞共和國、懿德公國等「國家」,卻不可能出現在一般地圖上。有些人熱衷於建立不獲主權承認的微國家(Micronation),在「領土」裡自任王公、總統;估計全球就有上百個微國家,他們「獨立」或「立國」的原因各有不同。

即使普京打勝仗,又管治得到烏克蘭嗎?

2022 年 2 月 24 日清晨,俄羅斯以把烏克蘭「去納粹化」為名,展開大規模軍事侵略行動。烏克蘭人民頑強抵抗,愛國情緒更是高漲,人們空前團結。紐芬蘭紀念大學社會學教授 Anton Oleinik 就表示,即使俄羅斯打勝仗,普京亦難以管治烏克蘭,因為兩地文化截然不同,而且戰爭已造就了民族的重生。

海外烏克蘭人,如何捍衛民族認同和國家主權

面對極權來襲,有人選擇身土不二,留守故鄉,也有人選擇離鄉別井,呼吸自由的空氣,這兩類人都可以發揮各自角色。過去一個多世紀,由沙俄到蘇聯,烏克蘭人長期被打壓,很多人因而流亡海外,到今天烏克蘭再被俄國入侵,這班海外烏克蘭人就繼續捍衛民族認同和祖國的國家主權。

國際化兩難:韓式英語當道,韓文地位不保?

文化交流往往是雙向進行,當歐美觀眾狂追韓劇「魷魚遊戲」時,南韓年青人亦愛用韓式英語(Konglish)。有分析指,受全球化及國際媒體的影響,加上渴望與世界接軌,常用外來語乃自然發展。但不少韓人及專家憂慮,這對象徵國族身份認同的韓文(한글)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甚至批評其「損害文化自豪感」。對於帶領世界流行文化的韓國而言,如斯指控是否過時?

和平統一共識,正在南韓社會淡化?

從近期電影「絕路狂逃」,講述南北韓外交官放下猜疑合力逃出索馬里,到大熱劇集「魷魚遊戲」裡拚命求存的脫北少女,韓國影視作品不乏觸及兩韓的情節或題材。而自朝鮮半島分裂以來,統一意識亦一直存在。不過,2018 年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研究生獎學金得主、專門研究南韓政治的 Dylan Stent 認為,在過去幾年間,南韓政界與民間的和平統一共識,其實正在減弱。

傳承幾近滅絕的歐洲語言 —— 立窩尼亞語

人類要透過各種共同語言交流。試設想,若世上只剩極少數人掌握某一語言,除了語言本身走向消亡,僅存的人失去「同聲同氣」的夥伴,自己的說話彷彿變成無意義的聲音,更令人有無法言表的痛苦。在拉脫維亞,就有一群立窩尼亞人(Livonians)後代,正努力保留祖輩的語言文化。

【民主退潮】歐洲最年輕國度,被親俄政府騎劫?

世界正經歷民主衰退期,東歐多國先後轉趨專制,歐洲最年輕國家黑山共和國亦不能倖免。15 年前,黑山脫離塞爾維亞統治後,走上親歐路線。但去年親俄、親塞爾維亞的聯合政府上台後,開始逆轉國策,被指扼殺黑山民族意識,把黑山語貶低為方言;有黑山人甚至憂慮,新政府會以俄國獨裁模式改造國家。

埃塞俄比亞人道危機,又一位和平獎得主的考驗

去年 11 月起,埃塞俄比亞聯邦政府,與北部提格雷地區爆發軍事衝突。聯邦武裝部隊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igray People’s Liberation Front,簡稱提人陣)的衝突至今已構成人道危機。然而,昔日主導國家政壇的提人陣,為何今日淪為打擊對象?2018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總理阿比(Abiy Ahmed),又是否繼昂山素姬後,另一個令人「跌眼鏡」的和平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