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日產一邊觀望敵手狀況,一邊加速拓展搶奪市場的機會。抱持「加法」概念,將各地區銷售目標累加,訂下全球銷售量在 6 年增加 300 萬輛的目標,朝著大膽的計劃前進。雖然日產在兩點上失算了,不過,要逆轉局勢並非不可能。
日產
|共4篇|
賣愈多虧愈多,日產汽車如何陷入銷售困境?
日產的關鍵問題,在於獲利能力衰退。營業利潤在 2018 年度還有將近 3,200 億日元;到了 19 年度,營業虧損卻超過 400 億日元。在受到疫情正式影響之前,原本汽車本業就未能獲利。情勢何以落得如此?
日產的沉痛教訓 —— 再能幹的人,也需要監督
當初日產陷入破產邊緣,Carlos Ghosn 接過這爛攤子,憑其「日產重生計劃」,包括大幅裁員及關閉部分廠房,令業績谷底反彈,日產得以起死回生。但這位日產「國王」如今被內部告密,揭發他多年來在集團邊「搶救」邊「吸血」。分析指出,Ghosn 的倒台給予沉痛教訓:即便是業內最具權力領袖,也需要一位監督他的上司。因為當行政總裁擁有太多權力,有時便會失去問責及負責機制。
鷸蚌相爭,豐田得利?日本車企轉戰中國市場
中美貿易戰局勢緊張,全球經濟體系都陷入風雨飄搖的不穩定狀態。受加徵關稅的預期影響,日本對美國出口貿易轉趨疲弱,跌勢於 7 月進一步擴大至 5.2%,其中,日本汽車對美國的出口量跌幅達 12.1%。但在爆發貿易戰的同時,中國則繼續對美國以外的海外車企熱烈招手,自 7 月起大幅下調進口車及零件關稅,由 25% 降至 15%,此消彼長下,成為日本汽車製造商進入中國的最有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