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

|共25篇|

全球億萬富豪正在格陵蘭島上大規模尋寶

橫跨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格陵蘭島,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氣候危機。諷刺的是,近日包括創辦亞馬遜的 Jeff Bezos、彭博的 Michael Bloomberg,以及微軟的 Bill Gates 等一眾億萬富豪,已在當地的西海岸派出直升機和探射機,展開一場大規模尋寶活動,探勘有助產生綠色能源的關鍵礦物,為礦業公司與投資者帶來發展機會。

趕不上電動車熱潮的電池產能

2021 年,電動車全球銷量佔比不足 1 成,但預期到 2030 年會增長至全球銷量的一半。電動車發展勢不可擋,伴隨而至的,就是龐大的電池需求。投資管理及研究服務公司 Bernstein 估計,到時電動車產業對電池生產的需求將增長 9 倍,達到 3,200 吉瓦時。「經濟學人」報道,在電動車熱潮真正來到前,行業,尤其是西方製造商恐怕要先面對整體電池產能追趕不上的現實。

水能載舟,沙能……儲電?

由於氣候變化及化石燃料價格迅速上漲,各國更倚重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但這些供電方法受天氣因素所限,沒有陽光及風,就無法發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日常過剩電力儲起。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芬蘭研究人員近日成功安裝首個有效運作的巨型「沙電池」,充電後就能儲存可使用數月的綠色電能,以解決全年電力供應問題。

Ryan Fung:鋰爭我奪背後是國家安全

在電動車崛起的年代,鋰(Lithium)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全球供應短缺下,與鋰相關的合成材料價格更是愈升愈貴,令鋰這種被形容為「白色石油」(white petroleum)的新能源基礎建設支柱,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同時卻漸漸引起一些健康隱患,甚至國家安全憂慮。

如何滿足未來電動車電池需求?

在疫情之下,去年全球汽車整體銷情低迷,惟電動車銷量不跌反升,大增 41%。一些傳統汽車巨頭更拋出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例如通用汽車宣佈到 2035 年停售汽油動力和柴油車型,德國 Audi 亦計劃到 2033 年停止生產此類汽車。電動車浪潮乘全球減碳風潮聲勢浩大。電動車的核心是驅動四輪的電池;而要滿足未來電動車的需求,關鍵是要有充足的稀有金屬供應及建立電池回收鏈。

在未來,電池數分鐘就能充滿電?

出門最忌電話沒電,即使找到充電設施,若時間太短,充其量也只是「吊命」。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就研發出一種簡單而低成本的技術,查看鋰離子電池內部,並能實時追蹤鋰離子在電池充電及釋放電力時的移動情況,寄望未來能藉此開發出數分鐘內就能完成充電的鋰電池。

電話推陳出新,電池技術有進步嗎?

今年,不同平台和品牌的旗艦級智能電話相繼推出。製造商每年均強調新的產品在鏡頭、處理效能上,比一代如何進步。但再好的電話,也需要續航力強大的電池配合。「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Geoffrey A. Fowler 就認為,電池技術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儘管有一些明顯的例外,但大部分新智能電話的電池表現未如理想。

舊機回收,爆炸收場

又一年蘋果發布會,又一系列新 iPhone。當你心思思想要換機,盤算要否重金買部 XS Max 時,舊的那台又會何去何從?美國「華盛頓郵報」發現,iPhone、iPad 等電子產品被棄置後,無論你只是丟進垃圾桶,還是送去回收中心,容易爆炸收場。因為機內藏了一個微型「炸彈」,那就是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

充電池世代,何以即棄鹼性電池愈賣愈賺?

說到電池品牌勁量(Energizer)及金霸王(Duracell),一定會想到粉紅色玩具兔,但若說到即棄鹼性電池的前景呢?像兔子沒電失去動力?錯,電池需求雖然正萎縮,但其價格沒有跟著萎縮。可充電電池沒錯已成市場主流,消費者仍然願意為金霸王和勁量付上更多的金錢,而兩大品牌現更開始有盈利,原因何在?

3 個「歷久常新」的科技迷信

我們愈是依賴科技,卻愈是不願了解科技。手機相機電腦壞了,沒想要明白問題在哪,就只想立刻解決問題。因此很自然地,我們傾向相信那些道聽途說的便利方法,以求及早重投電子世界的懷抱。可惜的是,部分所謂「建議」其實大錯特錯。盲從的話,輕則徒勞無功,重則報廢燒錢。「紐約時報」近日就特意破解 3 個「歷久常新」的科技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