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零事故生產線,日產挑戰 Tesla 龍頭地位

A+A-
工人在生產線上檢查一輛日產 Sakura。 圖片來源:Kiyoshi Ot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日產在 2010 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 Leaf 之後,經過約 11 年才推出後繼的 Ariya。最新的電動車款,則是去年 6 月推出的輕型電動車 Sakura,還在年底拿下「日本年度風雲車」頭銜,3 款車皆創下銷售佳績。

尤其 Sakura 對拓展新用戶貢獻良多,除了二十多歲首次購車的年輕客層外,其餘約 5 成車主,過去購買的都是其他廠的車款。

「車款 Sakura 實現了令人滿意的加速性和乘坐舒適性,感受到(電動車)的成長潛力。」永井曉在日產負責 Sakura 的測試,也是豪華跑車 GT-R 的技術能手。他一直研發引擎汽車,甚至不喜歡沒有引擎聲的電動車,卻也感覺到 Sakura 的魅力。

2022 年度,日產電動車在日本銷售了 7.7 萬輛,比前年度多出 2 倍。日產的 Sakura 加上聯盟的三菱汽車,兩廠便吃下日本電動車市佔的 5 成。

在日本電動車生產和銷售方面,日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Leaf 車款在全球的總銷量約為 50 萬輛,在全球各地累積的里程達 160 億公里,相當於環繞地球 40 萬圈。這讓日產得以累積行駛數據,並分析電動車的使用方式。從車輛控制到車主的 App,改善的結果都能納入 Ariya 和 Sakura 之中。

為了挑戰 Tesla 的地位,日產從 2021 年度起的 5 年間,在自動化工廠上投資 2 萬億日元,並預計到 2030 年度為止增加到 19 款電動車。

從研發車輛結構的階段開始,日產的智能工廠(NIF)就必須與新車研發部門一起構思。為了提高質量,一再反復測試製作機械人原型,以重現熟練工人的手工技術。自動化減輕工人負擔,錯誤也減少到接近於零。

在提高電池性能的同時,日產還改進技術,確保電池安全。即使其他品牌電動車的起火事件層出不窮,但日產自 Leaf 推出以來,一直維持著電池零事故、不曾出現缺陷不良的紀錄。

負責第二代 Leaf 和 Ariya 研發的首席車輛工程師磯部博樹說:「零缺陷的強項,沒有任何其他公司能夠相媲美。老字號的招牌必須延續下去。」日產也堅守嚴格的安全基準,並反復不斷進行評估測試。

然而,以往「電動車就是日產」的聲譽已經不再。全球市場不斷推進車輛電動化之下,如今已由美國 Tesla、中國比亞迪兩雄稱霸。Tesla 於 2022 年的全球銷量便逾 130 萬輛,比起日產逾 10 年來的 Leaf 銷量還要多出 1.5 倍以上。

「但研發的方向完全不同!」許多日產相關人員,對 Tesla 不以為然;也有工程師評論,Tesla 在「加速方面過於粗魯粗野」。

然而電動車不光靠行駛性能,還取決於各項綜合戰略,包含設計、品牌力、價格、創新性、易用性和充電設備等方面。但不論車廠如何改良每個環節,最終是否購買,決定權仍取決於消費者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