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

|共36篇|

中國電動車搶佔東南亞市場,下一步是攻略歐洲?

新年想有新氣象,不少車主或正考慮更換座駕,包括轉開相對環保的電動車。過往由於它們價位偏高,讓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卻步。但「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隨著東南亞多國提供補貼,相對便宜的中國出品成為搶手貨,威脅在當地汽車市場處於領導地位的日本車廠,甚至準備爭奪歐洲市場。

電子迷你車:道路革命新方向

現時每年大概有 130 萬人命喪於交通意外,是年輕人的頭號殺手。同時,交通運輸亦佔全球約 17%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車輛停泊也佔用了大量用地,是很多地方樓價高企的元凶。於是,各國都持續改善交通規劃,以應對一連串的社會和環境問題。電子迷你車興起,可能為道路改革提供新方向。

困境激發創意:委內瑞拉土產電動車

馬拉開波(Maracaibo)曾是委內瑞拉數一數二的產油地,但受到長期燃料短缺及停電問題困擾,兩名本地企業家被「逼出」創意。他們受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啟發,以高爾夫球車為基礎進行改裝,變成經濟實惠的電動車及太陽能車,希望讓居民免卻高溫下步行之苦,甚至成為全球能源危機的救星。

美國氣候法案,日後供電以風能太陽能為主

上月,美國參議院以 51 比 50 票的輕微差距,通過「通脹削減法案」, 涉及總額 7,000 億美元的一系列經濟措施,以減少聯邦赤字、抵禦通脹;其中包括近 3,700 億美元的氣候法案,為美國有史以來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大投資,將有助美國的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更關乎全球環境與經濟利益。

趕不上電動車熱潮的電池產能

2021 年,電動車全球銷量佔比不足 1 成,但預期到 2030 年會增長至全球銷量的一半。電動車發展勢不可擋,伴隨而至的,就是龐大的電池需求。投資管理及研究服務公司 Bernstein 估計,到時電動車產業對電池生產的需求將增長 9 倍,達到 3,200 吉瓦時。「經濟學人」報道,在電動車熱潮真正來到前,行業,尤其是西方製造商恐怕要先面對整體電池產能追趕不上的現實。

擺脫中國壟斷,稀土供應鏈去風險

稀土包括 17 種化學元素,當中多種於屬轉型潔淨能源的關鍵元素,例如用於製造永久磁鐵,供應予電動車和風力渦輪。如此重要的礦物資源,目前來源集中在中國,惟其先前已有以稀土供應作政治籌碼的前科,加上近年當地因應開採污染而控制開採規模,對其他稀土消費國家構成不可忽視的供應風險。

Ryan Fung:鋰爭我奪背後是國家安全

在電動車崛起的年代,鋰(Lithium)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全球供應短缺下,與鋰相關的合成材料價格更是愈升愈貴,令鋰這種被形容為「白色石油」(white petroleum)的新能源基礎建設支柱,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同時卻漸漸引起一些健康隱患,甚至國家安全憂慮。

如何滿足未來電動車電池需求?

在疫情之下,去年全球汽車整體銷情低迷,惟電動車銷量不跌反升,大增 41%。一些傳統汽車巨頭更拋出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例如通用汽車宣佈到 2035 年停售汽油動力和柴油車型,德國 Audi 亦計劃到 2033 年停止生產此類汽車。電動車浪潮乘全球減碳風潮聲勢浩大。電動車的核心是驅動四輪的電池;而要滿足未來電動車的需求,關鍵是要有充足的稀有金屬供應及建立電池回收鏈。

電動車銷量增多,如何有助減碳排放?

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能源署」上個月發表 2021 年的全球電動車概況報告。數據顯示,即使去年在疫情之下全球汽車整體銷情低迷,下降 6%,電動車銷量卻增加 41%。全球售出約 300 萬輛電動車,佔汽車總銷量約 4.6%。而要使電動汽車充分發揮其減少碳排放的潛力,關鍵之一,是電力系統亦要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