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豐田得利?日本車企轉戰中國市場

A+A-
包括豐田在內的日本車企,如今都積極計劃在中國擴大生產規模,以抵銷美國市場的悲觀前景。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美貿易戰局勢緊張,隨著美國總統杜林普有意對更多國家實施關稅制裁,戰火蔓延,全球經濟體系都陷入風雨飄搖的不穩定狀態。受加徵關稅的預期影響,日本對美國出口貿易轉趨疲弱,自 6 月開始調頭向下,按年下跌 0.9%,跌勢於 7 月進一步擴大至 5.2%,其中,日本汽車對美國的出口量跌幅達 12.1%。數據不但反映日本汽車製造商對美國市場有所顧慮,連全球汽車行業的貿易趨勢亦可能隨之而改變。

由於美國正考慮提高進口汽車及零件關稅,受負面消息拖累,日本對美國汽車出口量已連跌兩個月,汽車製造商車企急謀對策,並有意轉拓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市場。今年 7 月,豐田(Toyota)、本田(Honda)和日產(Nissan)等日本 7 大車廠,對中國的汽車輸出量大增 11.9%。事實上,在今年 1 月至 7 月,日本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已達 265 萬輛,按年增長 5%。據業界預測,中國市場的全年銷量有望達到 500 萬輛,並首度超越日本預期國內銷量的 490 萬輛。中國將成為日本車企於美國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中美兩國互不相讓,為報復美國的關稅制裁,中國從 7 月開始提升美國進口車關稅至 40%,受影響車企包括特斯拉(Tesla)、寶馬(BMW)及平治(Mercedes-Benz),使其於美國生產的部分汽車需提高售價。但在爆發貿易戰的同時,中國則繼續對美國以外的海外車企熱烈招手,自 7 月起大幅下調進口車及零件關稅,由 25% 降至 15%,此消彼長下,成為日本汽車製造商進入中國的最有利時機。

受惠於減稅政策,包括豐田在內的日本車企,如今積極計劃在中國擴大生產規模,以抵銷美國市場的悲觀前景。豐田近日宣佈,將注資 1,000 億日元(約 9 億美元),以增加中國廠房的產量。豐田現時在中國的年產量為 116 萬輛,期望擴建廠房後產量可提升 20%。同時,豐田與一汽集團(FAW)合營的天津車廠,年產量本為 51 萬輛,亦計劃每年增產 12 萬輛,當中包括 1 萬輛電動車和 11 萬輛油電混合車。據悉,豐田與廣汽集團(GAC)於廣州開設的車廠亦有類似的增產計劃。

去年,豐田於中國的汽車銷量為 129 萬輛,據預計,今年在中國市場的增幅為 9%,銷量將達到 140 萬輛。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豐田的最終目標將年產量推升至 200 萬輛,即是較現時產量再增加 5 成。

另外,貿易夥伴改變的同時,鑑於新能源市場競爭激烈,也為汽車行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豐田表示,投資於中國的新廠房將會主力生產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期望在 2020 年起開始營運,推出首批在中國生產的自家品牌電動車,目的是要趕上歐美兩大車企龍頭大眾(Volkswagen)和通用(General Motors)過去多年於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豐田(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小林一弘(Kazuhiro Kobayashi)形容:「比起在其他國家,我們更優先在中國發展電動車。」

豐田表示,投資於中國的新廠房將會主力生產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 圖片來源:路透社

豐田以外,另外兩大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和日產,同樣積極部署於中國的電動車業務。據指,本田正準備在今年內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電動車,並計劃在 2025 年之前,於中國推出超過 20 款電動車型。而日產與東風汽車集團的合營企業,亦打算在 2022 年前注資 600 億人民幣,用於擴大生產規模和發展電動車。

數據顯示,近年日本汽車在中國市場增速強勁,銷量已連續攀升 5 年,升幅達 60%。但在 2010 年代初期,中國一直被視為日本車企的非核心市場,隨著中國政府的市場開放政策,並鼓勵外國車企以持股經營方式投資合營企業,中國汽車市場得以蓬勃發展,需求量亦大增。中國今年整體汽車銷量估計高達 3,000 萬輛,同期美國銷量預計則只有 1,750 萬輛。中美貿易戰勝負未分,惟汽車市場的轉移,於生產商早已有了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