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

|共5篇|

「N 年一遇」標籤失效:氣候變化改寫自然災害機率

香港在 9 月 7 日晚遇上罕見雨災,天文台錄得有紀錄以來最高雨量,政府更形容是「500 年一遇」。其實「N 年一遇」是描述極端天氣的國際標準,罕見程度相當於多少年,背後有嚴格的機率計算,但極端天氣頻仍,正使得原來的參考數據失效。近年有研究按氣候變化提出修正,發現「100 年一遇」洪災,在部分地區或可變成「8 年一遇」。

新一年,試試有技巧地表達意見

想要訓練自己開放思維,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練習,譬如從熱門新聞中挑選一個你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寫一段文字來捍衛與你自己相反的立場。如果做不到,就找一個也喜歡思考的朋友,請他解釋這個與你相反的立場,然後複述他們的立場,直到他認可你表達得很準確。

唐明:網絡語解放情感表達力

如果和這位評論員有同感,就不難明白今天中文網絡流行語的「火星化」 ,網民自創的強烈情緒表達譬如「表演一個原地爆炸」,「光速升天」,「內心幾乎是崩潰的」,「獻出我的膝蓋」,「尖叫爆哭」,或者在前面在加上「旋轉/跳躍/窒息」之類的前綴,或者乾脆回歸最原始的「啊啊啊啊啊啊」(字數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