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症,如何剝奪他們的溝通能力?

A+A-
2019 年布斯韋利士在倫敦出席「異能仨」(Glass)英國首映禮。 圖片來源:Karwai Tang/WireImage

主演「虎膽龍威」(Die Hard)聞名的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因患上失語症,被迫放棄長達 40 年演藝事業,轟動國際影壇。究竟失語症成因為何,是否有治癒的可能?有哪些名人同樣受失語症之苦?

澳洲維多利亞州最大公共醫療機構 Monash Health,旗下言語病理學研究及臨床試驗主管 Caroline Baker 及聯合健康研究顧問 Abby Foster 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解釋,失語症屬於言語和語言障礙,是大腦中語言機制受損或改變所致。由於語言區集中左腦,因此左腦受損病發風險較大。

失語症可損害患者理解語言、讀寫及說話的能力,以致有溝通、表達情感、發問困難,患者可能較難維繫與親朋好友的關係,為外出使用交通工具、購物或工作造成障礙,甚至影響自我身份認同。抑鬱症及其他負面情緒,是隨之而來的常見問題。

失語症可劃分為不同種類,對應大腦不同異常狀況。最普遍的是由中風誘發,佔失語症確診總數 3 分 1 左右;原發型進行性失語症(PPA)則為失智症的一種,患者年齡通常介乎 50 至 75 歲,但亦有年輕人確診案例;腦腫瘤及創傷性腦損傷亦可以是成因,當中以長者確診為數最多。

每 250 人有 1 人確診

依據美國國家耳聾及其他溝通障礙研究所(NIDCD)統計,當地每年有 18 萬新確診個案,總確診人數有 100 萬,意味著每 250 人就有 1 人確診。本港缺乏失語症患者的統計數字,假如以美國的確診比例推算,香港失語症患者亦可能多達 3 萬人。

2019 年 Emilia Clarke 出席 HBO 艾美獎官方派對。

事實上,布斯韋利士不是首位患失語症的藝人。「洛杉磯時報」指出,飾演「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要角「龍母」的 Emilia Clarke 透露,曾經兩度發現有腦動脈瘤,接受治療期間一度患上失語症,無法說出自己的名字,「卻說出大堆沒有意思的字詞」,她曾以為演藝生涯乃至人生就此毀於一旦,幸而 2019 年全面康復。

曾經與布斯韋利士合作的金球獎影后莎朗史東(Sharon Stone),曾經在 2001 年中風入院,期間亦受失語症之苦,有讀寫困難;美國失語症協會亦指出,莎朗史東還因腦動脈瘤而出現口吃和失語症問題。她花了多年才康復,後來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呼籲公眾關注中風問題。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神經病學教授 Adam Boxer 證實,個別類型失語症確實有治癒可能,如因中風而起的失語症患者,有機會恢復說話的能力。但美國失語症協會提醒,假如失語症症狀在中風後持續 2 至 3 個月,完全康復的機會較渺茫,不過仍然可以相應治療方式改善狀況。

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HKAST)便提出,對失語症患者的常見訓練,包括有命名練習、理解練習、用不同工具協助表達等;坊間亦有不同應用程式幫助患者溝通,善用 Emoji 和圖像同樣有助表達。然而,布斯韋利士家人未有透露其失語症病情,我們亦難以得知其康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