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試試有技巧地表達意見

A+A-
圖片來源:Elnur/Shutterstock

有沒有發現在社交網絡上,碰到有爭議的話題時很難加入辯論,常常有「欲辨已忘言」之感?在今日社交媒體主宰的世代,紛爭鋪天蓋地,各種似是而非的意見,像噪音一樣充斥生活各個空間,美國聖路易市的拉比 Yonason Goldson 著作 Grappling with the Gray,就講解如何破除固執己見的思維方式,如何使對手接受自己不同意,甚至是反對的意見。

雖然人人都宣稱自己能夠從理性、邏輯的角度表達意見,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邏輯可以被用來操縱事實,為既定的結論服務,也就是俗説的「為辯論而辯論」、「自我合理化」。

自我合理化,是人性先天的傾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即使是試圖搜羅數據、證據來構建自己的觀點,也不能避免早在這樣做之前,就已經埋下了先入之見,在這過程中,甚至會有人嚴重歪曲證據,以為自己的觀點服務。

最極端的時候,邏輯上完全荒謬,也能偽裝成理性,這便是詭辯術(Casuistry)。 

這個字源自拉丁文 casus,即英文 case,本來是指就事論事,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疑難,譬如當規則相衝突的時候。現在這個字可以指詭辯、歪理、欺騙性的說教,即使論點站不住腳也要極力捍衛。

詭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無論是在社交媒體、商業戰略還是政治辯論,善於詭辯,幾乎是人的本能。這是因為,一旦我們對於自己的問題下了結論,就會以選擇性的事實,來證明自己的決定正確;而真相恰好相反,成功的做法是基於事實才做出決定。

為了避免陷入這種頭腦封閉的狀態,我們需要值得信賴的人,說出殘酷的事實,忠言總是逆耳的。

想要訓練自己開放思維,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練習,譬如從熱門新聞中挑選一個你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寫一段文字來捍衛與你自己相反的立場。如果做不到,就找一個也喜歡思考的朋友,請他解釋這個與你相反的立場,然後複述他們的立場,直到他認可你表達得很準確。

這樣做可以為我們在商業、家庭和社會中帶來一大優勢:對手會因此認為你了解他們,那麼他們也可能去嘗試了解你。

簡單地說一句「我不同意」,只是一種禮貌的回避,你已經確定對方是錯的,不想再花氣力去爭論。但是誰能百分百肯定自己真理在握,完全沒有錯?如果有人能使你從自己的錯覺中醒過來,難道不是好事嗎?

然而眾所周知,揭露詭辯很危險,就像「國王的新衣」中的小孩。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觀點被批駁,若其荒謬的邏輯遭到暴露而啞口無言,有如俗語所謂的「當眾打臉」,很有可能惱羞成怒。

因此,在社交上,甚至是家庭裡,既表達自己不同意,又不破壞人際關係,堪稱一門藝術,需要外交手腕和技巧。要為對手提供下台階,使他們優雅地放棄立場,同時保持自尊。

最基本而言,不要幸災樂禍,不要嘲笑對方,不要居高臨下。相反,要提醒自己,容納對方的意見,是一個接近真相的過程。彼此交換意見的分歧,可以產生更清晰的思維,或者新鮮的見解,以及更深層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