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

|共5篇|

甲午戰爭中的美籍抗日英雄:馬吉芬

回望歷史,其實有不少美國人對中國現代化作出莫大貢獻。其中一位美國人就曾協助大清帝國訓練北洋水師,甚至在甲午戰爭中親身走上前線,結果身負重傷,更因為北洋水師慘敗而鬱鬱寡歡,最終自殺身亡。他就是威海衛海軍軍校創校校長、鎮遠艦幫辦馬吉芬(Philo McGiffin)。

【故宮書摘】祝勇:隔岸的甲午

1874 年,日本海軍羽翼未豐就開始了侵略戰爭,把大清帝國的領土台灣當作它的第一個目標。當時日本並不是大清對手,但大清帝國正沉浸在「同光中興」的盛世中,致力於「和平崛起」,加之俄國人在新疆的牽制,於是,在佔盡優勢的前提下,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簽訂「北京專約」,向日本服軟,賠償五十萬両白銀。這讓日本人第一次嘗到了戰爭的甜頭,也看到了大清帝國的不堪一擊,從此對它不再恐懼。

朱浩霆:一種金融造就的民族主義

美國著名的中國通謝淑麗(Susan Shirk),曾在其著作「中國:脆弱的強權」(China:Fragile Superpower)中,形容中國政府為一個靠鼓動民族主義情緒來維持正當性的政權,雖表面強大,但實質脆弱。近年的何韻詩及周子瑜事件凸顯中國某些國民受到鼓動後,往往表露出一種激進剛憤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些情緒把與達賴喇嘛合照、參加雨傘運動及揮動中華民國旗視為支持藏獨、港獨及台獨,完全不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