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李鴻章的煤炭問題

A+A-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出動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艘鐵甲艦,帶領十艘巡洋艦及其他船艇出戰,結果損失慘重。當時的提督丁汝昌就曾致信張翼,直斥其供應的煤炭品質惡劣,損害軍艦。 圖片來源:DeAgostini/Getty Images

美中貿易談判即將簽署協議,中國網民被本國的歷史教科書洗腦,紛紛大罵「現代李鴻章」。李鴻章變成中國人心結一個內在的妖魔符號。

李鴻章被視為「喪權辱國」的漢奸象徵,但一度有中國歷史學者指出,李鴻章其實很為難,他忍辱負重,沒有賣國。

皆因 1894 年日清戰爭爆發之前,北京城中無知市民都以為北洋海軍打贏日本易如反掌。

加上朝廷內的民族主義「清流黨」與帝師翁同龢合流,力迫光緒皇帝主戰。其時清國民間有一股「一旦打贏日本,東亞即為大清天下」的亢奮氣氛。

但是最知道打不得的,就是有實務經驗的李鴻章。

首先,北洋海軍的戰艦雖然購自英國,但在軍港中缺乏維修。

海軍艦隻行駛要靠燒煤。燒煤的鍋爐,是每一艘軍艦的心臟。

當年中國的煤礦在東北開灤一帶。清廷早就成立了一個「開平煤礦局」,第一條鐵路由天津到開灤,正是為了運輸煤炭。

然而,權傾洋務運動的李鴻章卻與清廷的皇親國戚勾結往來,將開平煤炭局的經營權交給了李鴻章的心腹張翼。張翼又有私心,將開採的煤炭精良的部分自己扣下來做私幫生意,向北洋水師艦隻鍋爐提供的媒炭,質量粗糙。劣質的煤放入鍋爐,令鍋爐機器損毀,大量煤渣沉積,削弱了北洋水師海上航行的推動力。

北洋水師為何戰敗?歷史教科書只講一半,不說另一半。煤炭問題,是日清戰爭裡其中一個因素。國家級的煤炭局由國企經營,國企的主事者又是李鴻章自立山頭的自己人,任人唯私,日清戰爭清國又豈能不敗?

在這方面,中國人的百年李鴻章情結幻影,卻又倒不真的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