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金融也要配合地方智慧,方可以在資本市場逢兇化吉。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就決定在大中華的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市場押注,罕有入股香港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妙盈科技(MioTech),運用其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監察大中華企業風險,從風險管理角度應對萬變的大中華政經環境。
金融
|共43篇|
香港沒落?首爾能成金融中心嗎?
「國安法」實施,影響香港投資環境,有評論指香港不再是外資天堂,部分外國企業亦開始把業務遷出,例如香港美國商會有四成會員表示希望離開。一些亞太區大都會正磨拳擦掌,矢志挑戰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常常被提及的,是南韓首爾。
印度重燃「黃金熱」?
一年前,「經濟學人」才報道印度人厭了黃金,改買電子產品或較輕身的金飾,投資目標也轉移到基金之上。不過,世事難料。當地先經歷了銀行危機,今年再有武漢肺炎肆虐,為經濟帶來雙重打擊。現時印度人重投黃金這種最古老資產之一的懷抱,只是情況稍有不同 —— 他們不再是掏錢買金保值,而是拿金典當,借錢度日。
遙距工作如何打擊金融業?
這一行的優勢,過去是比拼誰更早得到資訊,如今則是看誰能盡快判斷複雜的情況,而在交易廳工作,能夠提供更多的社交暗示,經驗豐富的交易員便能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整合局勢。
為免積蓄變廢紙,黎巴嫩人買樓買車買雕塑
「港版國安法」殺到,不少人怕港元隨時淪為廢紙。想要保住身家,除了兌換美元,或許還可向黎巴嫩人取經。眼見國家深陷金融危機,黎巴嫩鎊插水式貶值,物價直線飆升,他們為免畢生積蓄化為烏有,紛紛拿錢去買跑車、滑雪小屋甚至貴價藝術品,以投資作保值,意外帶動奢侈品及房地產市場。
比核彈更有力的後冷戰武器:美元
早在有關「港區國安法」傳出後,已令港匯一度急跌,有市場人士憂慮聯繫匯率會受到衝擊。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表示,局勢繼續惡化的話,美國可能會透過 SWIFT 制裁,實施外匯管制,令指定金融機構無法以美元結算,影響極大。對於美國而言,在後冷戰的時代,美元才是比核彈更厲害的制裁武器。
陶傑:半天吊
因此,將香港此一咽喉切割,除非中國領袖發了瘋。但假設中國的領袖還有點小學生的常識,現在是動了真火的美國人讓不讓你保留此咽喉的時候。
林喜兒:「洗鈔事務所」—— 重演世紀金融大案
還記得「巴拿馬文件」嗎?聽過「活摘器官」的新聞嗎?Steven Soderbergh 在 Netflix 登場的最新電影作品「洗鈔事務所(The Laundromat)」正好提醒你這件發生在不久前的政治金融大案。
無懼臉書幣挫敗,日本數碼貨幣方興未艾
儘管 PayPal、萬事達卡、Visa、eBay 等公司接連宣佈退出臉書的加密貨幣 Libra 計劃,但最早也最熱衷投入虛擬貨幣研究的日本並未受到影響。而且發行的單位早已超脫銀行,以地域、愛好、關注為主軸成立的同好團體,正興起自行發行貨幣並流通使用。
觀光及軍事用地,令沖繩成日銀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日本著名的觀光勝地,沖繩近年的發展蒸蒸日上。2018 年觀光客較前一年增長 4.4% 到將近一千萬人,今年更看好創下新高,掀起一股飯店的興建熱潮。相較於日本各地的經濟狀況,沖繩可以說是一支獨秀,這也吸引了日本全國的地方銀行垂涎,紛紛想要進軍沖繩分食這塊肥肉。
曾坐穩全球銀行龍頭寶座,德銀壯士斷臂
2019 年剛過一半,德國金融業龍頭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就拋出震撼彈:3 年內裁員 18,000 人,剝離高達 740 億歐元的風險資產。關閉虧損的股票交易業務,並縮減債券及利率產品交易業務;將在內部設立壞帳銀行部門,專處理前述不良資產。光是整頓費用就將砸下 74 億歐元。
中美下一個戰場 —— 華爾街
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未來的局勢變化,以及事態是否會升級,為全球所關注。專門研究中國資本市場的作者 Fraser Howie 和英國前外交官 Roger Garside 日前在「日經亞洲評論」發表文章,預測美中貿易戰下一個戰場的情況。
灰犀牛遍地: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
地方債務問題,早於十年前便開始引發憂慮,最近再度成為焦點。即使政府想盡辦法勾銷壞帳,一直無法解決,而在貿易戰愈趨激烈的情況下,借貸依然有增無減,因為中央政府希望各地方省市用基建來促進經濟增長。
小型銀行「爆煲」揭示中國經濟風險
今年 5 月,內蒙古的包商銀行正式被中國人民銀行接管。這是中國有紀錄以來,首次有銀行因債務風險導致「爆煲」事件。儘管包商只是一家小銀行,但澳洲經濟學家 Stephen Joske 認為,事件已削弱了中國政府對財金系統的控制力,中國金融危機即將來臨。
石 Sir:英國虛擬銀行
這些新式銀行的部分創辦人,正正是因為受不了傳統銀行的不濟,而推出自家銀行,以靈活機制提供切合日常需要的服務,衝擊落伍的傳統銀行,固有 Challenger Bank 之名。提供的服務因切合日常需要,不少都辦得有聲有色,在較年輕的人口中,頗受歡迎。
新銀行時代:銀行應否推倒重來?
銀行服務續逐漸轉向虛擬化,像金管局最近就發出 4 間虛擬銀行牌照。金融界已逐漸步入新銀行(Neobank)時代,以更快更靈活應對客戶的需求,爾後大部份客戶只需用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管理財務,逐步減低實體銀行的重要性。
留日之後,轉賣戶口予不法者
「西日本新聞」報道,部分在日留學生及技能實習生在回國前夕,把銀行戶口賣予他人,被用作電話詐騙等不法行為。光是九州的地方銀行,涉及犯罪而被凍結的外國人戶口,在 2017 年度就有約 70 宗。金融機構怕被誤會,把此事視為歧視,僅作呼籲而不敢直擊核心。但日本從 4 月開始擴大輸入外勞,令人憂慮情況將會惡化。
失守全球十大,年內貶值 4 成,騰訊跌破科網股紀錄
從去年增長 1 倍有多的「股王」,到今日市值回落近 4 成的科網大輸家,如此戲劇性的逆轉,令騰訊陷入未知的滑落恐慌,有分析指由於投資者的恐慌情緒,騰訊或會持續被拋售。中國科網巨頭的頹危之勢,綜合內憂外患,也正好對照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人民幣轉弱的負面氣氛,再度響起明確的警號。
殘酷現實:儲得了錢,儲不了購買力
清朝典籍「嶺南叢述」記載了一個白蟻食銀的故事:康熙年間負責鹽務課稅的官員發現,部分庫存的白銀突然消失,其後發現白銀為白蟻所食。儘管一些地方風俗誌,記載的事件未能確定真偽,但若放在現代人的儲蓄狀況上,卻是另類的「事實證明」:假如只把賺到的錢鎖進夾萬、低息儲蓄戶口,日子過後,存下的錢卻會一點一點地「消失」── 貨幣的購買力,往往隨著通脹而下降。
新加坡幣或將成為 2018 下半年最強貨幣
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以及經濟數據表現冷熱有別,推動美元自 4 月以來上漲。瑞銀預期,這些因素將在未來 6 個月消退,亞洲貨幣可望主導今年下半年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