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共109篇|

中國改革開放前,香港如何確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近日,有網民形容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其中股市表現跑輸其他地區,在 11月底,台灣加權指數 31 年內首次超越香港恆生指數,而印度股市市值也有望超越香港。已故香港經濟學大師饒餘慶早在 1979 年,亦即中國才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就於 Asian Survey 發表研究,分析香港如何在 70 年代確立金融中心地位。

踢走穆迪:金磚集團自設評級機構,可行嗎?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前日把中國和香港的評級展望一併調低至「負面」,指控「港區國安法」削弱自治,港府則強調香港由亂及治,反而重建國際信心。在「東升西降」的今日,來自美國的穆迪評級為何仍然佔主導地位?金磚集團多年前已展現「制度自信」,揚言自設評級機構予以抗衡之。

消費焦慮、過度揮霍 —— 被忽視的財務創傷

疫症陰影尚在,國際政局更亂,經濟前景愈發黯淡。只是日子難過日日過,十幾年後很多人或許就一笑置之。但是多位金融心理學家警告,這類捱窮吃苦的經歷足以構成「財務創傷」,並且難以磨滅。而隨年月過去,創傷可扭曲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和行為,進而親手摧毀自己的財務未來,甚至以不同方式影響後代。

Z 世代追捧的「金融網紅」信得過嗎?

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被證監會點名在香港無牌經營,風波持續,事後有苦主坦言對虛擬資產缺乏認知,平日透過網紅和社交平台宣傳接觸這類資訊。近年「金融網紅」(Finfluencer)現象在全球興起,他們分享有關消費、儲蓄和投資的建議,觀眾主要是 Z 世代年輕人,到底這是獲取金融知識的捷徑,還是一個危險訊號?

【生成詐騙】AI 愈進步,愈易扮成…… 你本人

AI 爆炸式增長雖然改善人類生活,卻也引發新一輪詐騙浪潮。騙徒利用新技術,只需收集個人音檔,即可生成聲音冒認他人行騙。他們亦會利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面孔,以騙過臉部辨識系統。新型詐騙技術已引起多國監管機構、警察及金融行業高層警惕。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 Lina Khan 警告:AI 正成為欺詐的主要助力。

甚麼時候到了「房地產泡沫」?

在千禧年代,寬鬆的貸款標準和次級按揭,導致一場房地產泡沫,重創美國各地、特別是一眾中產階級家庭。而在此之前,1997 年東南亞貨幣危機引發房地產泡沫爆破,很港人至今記憶猶新。一旦樓市泡沫爆破,負資產個案會隨即暴增,對受害家庭的影響可以代計。Business Insider 就解構何謂房地產泡沫,讓一眾投資者小心留意。

Ryan Fung:ESG 大逆轉!硬吃資管巨頭幾下悶棍

大逆轉!反 ESG 浪潮已由美國蔓延到歐洲。金融界一直利益掛帥,在政治凌駕氣候的年代,歐美機構投資者陸續改變立場,一些選擇不再要求大型石油公司削減碳排放,一些選擇任命入化石能源公司董事平衡利益,一些則選擇在代理投票議題上讓股東自行決定投票取向。

Ryan Fung:加拿大退休金撤出中國與香港的意義

香港資本市場傳出壞消息,加拿大退休基金 OTPP 據報上週起關閉駐港中國股票投資團隊,對金融中心地位的形象看似構成一定程度影響,因為傳統以來,退休金一直在資本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在 ESG 大行其道的年代,退休金更是責任投資市場(Responsible Investing)的驅動力量。

【金融危機系列之三】銀行風暴之後,長遠有何影響?

美國矽谷銀行(SVB)、Signature Bank 等銀行先後倒閉掀起金融風暴,對美國風險投資體系及初創企業已經做成一定程度的衝擊。隨後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也出現流動性危機,種種事件構成甚麼影響? 長遠如何影響企業籌資環境及當前經濟?

【金融危機系列之二】銀行接連出事是誰的錯?

踏入 3 月,美國接連有銀行因擠提導致流動性不足,宣佈倒閉,先是 Silvergate Bank,其後到矽谷銀行(SVB)和 Signature Bank,市場憂慮可能出現連鎖效應的金融危機。外界關注美國中小型銀行的倒閉潮如何形成,主因在於利率風險還是流動性問題?這次事件會否進一步演變成系統性金融危機問題?

【金融危機系列之一】瑞銀收購後,瑞信如何自救?

美國矽谷銀行 SVB 突然倒閉帶來廣泛的金融影響,另一邊廂,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因一連串醜聞,股價跌至歷史新低,令市場陷入騷動。最後要由瑞銀(UBS)以超過 20 億美元收購,成為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歐洲最重大的銀行業交易案。短短數日發展如此,瑞信出了甚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