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野生動物被人大量獵殺,導致數目急降,出現滅絕危機時,人們其中一個解決辦法是,於其他地方引入同類物種,以維持生態平衡。乍看下,替補似乎令動物數量回升,避免失衡。但事實上,原生動物世代累積下來,關於如何在棲息地生存、活動的知識,早已隨著獵槍聲響而消失。新來的動物,需要重新摸索。
學習能力
|共5篇|
與其緊抱固有優勢 不如尋找更多可能性
常聽人勸說要找回那團火,只是對每事的熱情,要找是否就必定能找得到?最近由史丹福大學及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合作的研究就指出,與其說要找到熱情、緊抱固有優越感,倒不如放寬心尋找更多可能性。
蜜蜂也知何謂「零」?
蜜蜂腦袋雖小,卻能掌握學習和模仿等複雜行為。普通兒童大概要到 4 歲才了解「零」這個抽像的數學概念,但近日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只要經過訓練,蜜蜂也可以區分零和其他數字,甚至表現出類似人類的辨別模式。在動物界,海豚和鸚鵡等都能理解零的意思,在昆蟲身上則屬首次發現。
加氟食水,是毒還是藥?
現時全港食水都會在處理過程中加入氟化物,雖然官方說法指可「保護牙齒」,但因歷來研究多指出過量氟化物對健康百害難有一利,遭人非議。最新研究更反映,母親在妊娠期間攝取氟化物,可能會降低腹中嬰兒的認知功能,影響遠比兒童直接食用深遠。
學習超悶,但悶可以點算?
其實,大部分人也明白「人要終生學習」這個道理。可惜學習的大敵,是悶。大多有用事情的學習,就如獨行沙漠,悶到無盡頭。如何應付這個悶呢?如何可以保持雙眼睜開呢?哈佛商業評論提出一個方法,四個步驟助你對從不感興趣、害怕到臉青的事物產生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