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

|共12篇|

我們為甚麼自欺欺人?

要令自己真心相信謊言,或者有悖常理 —— 一個人怎能持有互相矛盾的信念?但現實中自欺欺人十分普遍,有時更會因而得到利益,卻可能作出一些不道德行為而「問心無愧」。「預期效應」一書科學作家 David Robson 指,自欺欺人背後有眾多因素驅動,人們可以嘗試洞悉這種行為會否影響自己行事,免被自我感覺良好推進錯覺深淵。

茶里:值得一看再看的港劇 —— 賭場風雲

我們可以看見不少的人,每天都在嘆氣自己運氣很差,卻沒注意到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這種人早在內心植入了「我運氣差」的木馬,甚至會刻意尋找自己「不幸」的事,每天向身邊的親朋「炫耀」,然後笑說自己一定不會有甚麼成就。你知道為甚麼他們要這麼做嗎?因為不怪運氣差的話,就必須要面對自己失敗的事實了。

請承擔責任,別再以為自己是「受害者」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有人不想看到我們強大」、「西方國家恃強凌弱、抹黑打壓」,凡此種種論調,相信我們並不陌生。換成個人,假如遭受真正傷害、壓迫,宣稱受害十分重要。但,即使曾遭受的傷害屬實,沉溺於受害者的世界,而非走出谷底,日後只會以「受害者心態(victim mentality)」行事。

初老第一關:35 歲

雖說人在不同年齡層均有其專長,年紀大不等於衰老,但老去始終是不少人的夢魘。不過,怎樣才算老?每人心中或許都有一把尺,可能認為只要心境年輕,即使活到 99,亦不算老;又或一過 18,便不再青春‧‧‧‧‧‧由此可見,衰老與否,已不再單純以年齡決定,亦視乎心態、健康等因素。人事顧問公司 Robert Half 便告訴大家,人在 30 多歲,面對人生和事業的轉捩點,便可能迎來第一個「變老」的挑戰。

只需一個簡單的思想轉變,就能讓你更長壽

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指出,那些認為自己不太「好動」(less physically active)的人,壽命會比認為自己好動的人短 —— 但他們實際的體力活動程度非常相似。研究人員 Alia Crum 表示,近年來多項研究都指出,一個人的思維(mindset)對健康起著關鍵作用,而他們的發現則符合這個趨勢。難道真的是「你看待自己的方法如何,你的壽命也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