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舉行的英國電影及電視學院獎(BAFTA),英國廣播公司(BBC)的 In My Skin 打贏熱門的 Vigil 和 Unforgotten 成最佳劇集,同時劇集主腦兼編劇 Kayleigh Llewellyn 更奪得最佳編劇。由滄海遺珠變成黑馬大勝,這是成長於威爾斯的 Kayleigh 個人經歷,都說創作人第一個作品,往往是由自己的故事開始。
成長
|共66篇|
莫坤菱:重看「一一」—— 如果人生有個按鈕叫重來,你會按嗎?
我們經常幻想可以擁有一個重來的按鈕,一按下去,回到原點,再選多次,我們生活上所有不美滿的東西都能煙消雲散。但是我們忽略了,我就是我,不會因為擁有推倒重來的魔法,便變成另一個人。那正如 NJ 的覺悟,很有可能,我們都會做一樣的選擇、選一樣的路,即使要被斬頭也不回頭。
茶里:長大後才學會的坦率
坦率並不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反映你內心想法的存在。真誠的人會考慮對方的心情,心中充滿善意;但內心充滿惡意、見不得別人好的人,講的話只有真,沒有誠,往往都會傷害到他人。
吳蚊蚊:我的動物朋友
在娘親還不讓我們養貓狗的年代,每天下課後,看到這些圓滾滾的口袋怪獸們,逐個點名叫喚,心情都會很好。
2021 年,我隻身前往英國去
不過 2021 年,我還是隻身離開香港前往英國去。一來收到英國大學的博士取錄,二來我清楚明白到,在香港已難以有所謂的發展空間。
【*CUPodcast】動物的青春期
反叛、追求朋輩認同、對異性產生興趣等等,在青少年身上十分常見。可是,不單人類會有青春期,原來動物也有?動物的青春,和人類又有甚麼異同?這次介紹的「動物們的青春」,講述了各種青春期的動物,在經驗不足下,面對怎樣危險的處境。在天敵環伺下,牠們如何以「掠食者觀察」的技巧玩一場死亡遊戲,加速自己成長,逐漸過渡成大人。成長,也是動物必修的一課。
連續不幸?抑或是「受害者傾向」
生活中總有事使人忿忿不平,例如遇上幾個人渣、打波先嚟落雨等,面對不如意事,有人不以為意,有人會認為別人有心刁難。偶有受害感覺實屬正常,但身邊總有親友像「全世界人都前世欠佢」,口頭又常掛「點解又係我」,事情就不這麼簡單了。
鄭立:惡之華 —— 追求變得不凡,這件事本來就很平凡
然後你會察覺,渴望有自我風格,追求不凡這件事,本身就很平凡。換句話說,人類想要與別不同,討厭平凡,可能只是覺得自己太過平凡,卻不想承認而已。
【展覽】豈止遊戲一場 玩樂與生活的連結
孩子需要玩樂時間,難道成人就不需要嗎?近日「設計光譜」於灣仔茂蘿街 7 號舉辦一個名為「Play Lives 好玩日日」的展覽,以設計角度出發,讓人們於其 4 大展區的體驗中,了解玩樂的重要性,揭示玩樂背後的設計妙思之餘,亦展示玩樂及設計怎樣與生活息息相關。
曾詩敏:做一個「快樂的廢柴」
不過,回心一想,為何會有這些「新派」概念的出現?不再執著一味往上向前,轉為懂得欣賞得過且過及「廢」的美,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還是退步?
救世軍:我在地上第二個家
「我很難以筆墨形容對部隊(教會)的感覺,因為已融入我的成長中。」1956 年,年幼的羅素芳因經歷風災和火災,與家人搬到竹園徙置區。當時,救世軍竹園隊在那裡進行救濟工作,因而接觸到素芳一家,從此便結下不解之緣。素芳不但從中認識神,更開始與部隊一起編織她生命中一個個小片段。
曾詩敏:跟髮型師的微妙關係
這微妙的關係,也在於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見一見他。短髮則見得更為頻繁,可能最多兩個月就要去修一下,見面的穩定性,可能比某些朋友還要高。
鄭立:虎威戰士 —— 人不是因為年月而成長,而是因為經歷而成長
成長與年齡無關,令主角變成大人的不是年月,而是各種艱難的歷練,以及從反派設下的各種陰謀陷阱中得到的磨練與教訓。
鄭立:香港人也許應該學習「魔法之星愛美」吧?
一個平凡的小朋友,因為突然得到不屬於自己的魔法,成為了觸目的萬人迷。魔法最終會消失,可是小朋友在美夢之後,並不眷戀那些被恩賜的成就,而是想要建立自己的東西。
幼童疫下無社交,對日後會否有影響?
幼兒在疫症下幾乎與世隔絕,每波疫情之始,最先停課的總是幼稚園,不能正常上課,也不能再參加生日會或遊樂聚會。而從小經歷社交隔離,無法與其他小童相處,日後會否產生長遠影響?
Zappos 傳奇 CEO 的創業歷程(三):失去也是「成功」?
對謝家華來說,他看到別人沒看到的事情,因此,別人眼中的冒險決定,對他而言,不是冒險,而是必然。他對成功的定義是:「當你可以失去所有的東西,卻仍不受影響的時候,那你就成功了。」
Zappos 傳奇 CEO 的創業歷程(二):痛苦到像坐水牢的「成功」
「我後來才發現,其實我喜歡的不只是賺錢,而是去『建立』一些東西。」謝家華說。
Zappos 傳奇 CEO 的創業歷程(一):不屑拿博士的叛逆天才
他從小就意識到,要脫離父母的掌控,唯一的方法就是賺錢,因為「有錢才能擁有自由」。對謝家華來說,拿博士是全世界第一無聊的事。
救世軍:走出我的人生路
每個人在尋找自己的出路時,都有不同的經歷。有些人很早就定下目標,朝著目標進發;有些人會在尋找自己的路時處處碰壁,因人而異。就讀中六的芷恩學習能力較弱,完全不清楚自己接下來的方向該如何走。幸而,經過學校介紹,她參與了救世軍的「童望 Teen 空」計劃,得到寵物美容的實習機會,因而確立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林喜兒:Normal People —— 最赤裸裸的成長故事
故事正正是從愛與性出發,透過 Marianne 與 Connell 的離合,經歷戀人知己以至 soulmate 的關係,描繪出成長過程中一段重要的啟蒙階段,那是從高中至大學的短短幾年,標誌著從青年走到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