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大量歷史學文獻重組 1982 年首腦會談,以及往後香港前途談判的細節。然而,由 1979 年雙方首次提出香港問題,到 1982 年的首腦會談,中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英國如何研判香港形勢?英國如何建構對香港議題的立場?學界的認知仍然不多。約克大學歷史學博士生 Matthew Hurst 在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發表的文章,整合了大量英國國家檔案館和戴卓爾夫人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主要指出兩點。
回歸
|共6篇|
回顧第一屆渣打馬拉松:以跑步穩定人心
體育比賽能推廣健康文化,為城市帶來商機,甚至凝聚人心。然而,在香港政府高規格的防疫政策下,有多項的大型國際體育盛事被迫再次取消,當中港人熟悉的渣打馬拉松,預計今年內舉辦無望。其實渣打馬拉松對香港有重大歷史意義,其首屆於 1997 年進行,當時香港正面對回歸,主辦方就希望以運動穩定人心。
80 年代中共構想的香港政制藍圖:日本經團連模式
1984 的「中英聯合聲明」,確立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解決香港主權問題後,中共下一步思考究竟如何執行「一國兩制」,讓資本主義在 97 後依然能順暢運行。1983 年,許家屯來港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他在其回憶錄透露,中共曾經希望仿傚日本,在香港建立所謂的「經團連」模式,以商家財閥為管治核心,以維繫香港繁榮穩定。
97 前最大撤資事件:怡和遷冊百慕達
在 80 年代中,中英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當時社會亦瀰漫憂慮情緒。1984 年 3 月就發生了震驚全港的怡和遷冊事件,怡和是當時四大英資之一,對香港經濟舉足輕重。當時的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就在其回憶錄中,披露了一些細節。
香港前途談判:李光耀的絕緣體論與譚惠珠的公司論
由於新界的租借期在 1997 年屆滿。1980 年代,中英兩國展開一連串的香港前途談判。在 1984 年「中英聯合聲明」,確立「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定案。其實在此之前,政界討論過多個方案,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曾在其回憶錄中披露昔日港英親信譚惠珠的「香港公司論」,以及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絕緣體論」。
成就祖國好孩子的澳門「一二.三事件」
澳門政權移交中國迄今 20 年,據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文藝晚會上評價澳門 20 年來全面貫徹一國兩制。然而,要說澳門「回歸 20 年」,部分學者或有異議。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 Carmen Amado Mendes 則認為,1967 年,澳葡政府就「一二.三事件」認罪賠償、承認澳門為中國領土後,已失去「對澳門事實上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