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此話放到大英帝國,同樣行得通。英國國會大選在即, 保守黨固然出盡法寶,務求守住執政地位。不過「經濟學人」報道,工黨有機會搶佔部分地盤,靠的卻是至為傳統的「洗樓」大法。在這個連種票都用社交媒體的年代,黨員仍用拍門方式,與遊離選民促膝長談,或在支持者的門窗貼海報。
政黨
|共25篇|
德國政黨「自我訪問」成風,記者地位岌岌可危?
每近選舉,候選人除了加緊宣傳政綱,往往會出席論壇、接受訪問,以增加曝光率。不過,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一段受訪影片在國內引起討論,爭議點和她的言論無關,而是主持人的身份 —— 同屬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議會黨團領袖布林克豪斯(Ralph Brinkhaus)。自己人訪問自己人,令「德國之聲」不禁質問:「誰還需要記者?」
政見凌駕良知是常態?
「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知」是香港反送中運動常見口號之一,呼籲大眾以人性道德作為行事首要標準。當道德被視為文明社會之必備時,往往有人選擇背道而馳,美國雜誌 The Atlantic 就引述研究報道指,多數人做抉擇時,都以政見為先、良知為後。
兩黨趨同成美國政壇隱憂
近日,各地社會民憤連綿不斷,政府管治失策,將社會一步一步推向爆發邊緣。此時,可一讀美國 Fox 電視的新聞主播 Tucker Carlson 所著的「當我們被困在同一艘船上」,了解美國政壇近年的蜩螗狀況,讓讀者以為借鏡。
歐洲民主困局:加入聯合政府,賠了夫人又折兵?
多黨派籌組聯合政府執政,在議會民主國家相當常見。但有政治學家最新研究,比較分析 1972 至 2017 年間 28 個歐洲國家共 219 場民主選舉,結果發現加入聯合政府的少數派政黨,經常在下屆選舉大敗,在野反對黨則保持優勢。此結果導致聯合政府難以組成,危及議會民主制度的運作。
丹麥大選採訪:那些被邊緣化的人(下)
這幾年來,外來移民的到來,為社會融合帶來了新的挑戰。丹麥大選迫在眉睫,當限制移民逐漸成為了丹麥社會的主流聲音,各政黨不得不打出反移民口號,爭取選票。
邱翔鐘:英國政壇洗牌的先聲?
今年 2 月,一批工黨和保守黨議員分別退黨,組成獨立議員團(The Independent Group)。這是 1981 年以來,頭一次有那麼多下院議員脫離本黨,有可能邁向組成新的中間派政黨。
索羅斯:歐盟千瘡百孔瀕臨解體
索羅斯最近撰寫評論文章,以蘇聯下場為鑑,警告歐盟「正在夢遊中步向消亡」,其領袖及公民都沒有意識到處身「革命時刻」,如不及時「夢醒」,將可能步蘇聯解體後塵。
郝爾彬已主宰脫歐命運?
脫歐協議草案觸礁後,文翠珊僥倖保住相位,但難以挽回大權旁落的事實。隨著文翠珊無力駕馭保守黨議員的投票取向,相對團結的在野工黨變相主導國會,以忠實左翼自居的黨魁郝爾彬能夠決定英國命運,但他在脫歐問題上至今還是猶豫未決 。
脫歐協議鬧劇,如何動搖英國政黨制根基?
英國國會否決首相文翠珊的脫歐協議草案,令脫歐再次引起國際關注,但此結果不過是英國輿論的意料中事。真正讓人意外的,其實是表決過程亂象叢生 —— 文翠珊內閣軟弱無力,控制不了保守黨議員的投票取向,黨鞭失去綑綁投票的能力,令執政黨議案的贊成票創下歷史新低,動搖行之有效的傳統英國政黨制。
邱翔鐘:英國陷入亂局 出路何在?
11 月 25 日,歐盟理事會只花 40 分鐘,就通過了英國首相文翠珊與歐盟談判代表歷經 20 個月的艱苦討價還價後達成的英國退歐協議。但是,在英國方面,情況大不相同,文翠珊想要讓下院通過協議,說她將會大費周章遠遠不足以形容其困難。依照目前形勢,下院幾乎肯定會否決掉協議。
邱翔鐘:罷黜黨魁不留情 保住權位最重要
二次大戰以後,有過 8 位保守黨首相。除了繼承邱吉爾的艾登在蘇伊士運河事件中碰壁,休謨和馬卓安在大選失敗後下台。大部分首相,包括二戰名相邱吉爾,對戰後復甦貢獻良多的麥米倫,全面扭轉社會主義路線和鐵腕對付工會的戴卓爾夫人都戀棧權位,不想離開唐寧街 10 號首相府。他們都是被周圍的人或手下逼迫離任的。
馬其頓改國名公投失敗,戲肉卻在後頭?
巴爾幹半島素來有「歐洲火藥庫」之稱,位處其心臟的馬其頓共和國,多年來與希臘就其國名爭議不斷,雙方終於在數個月前破天荒和解,「馬其頓」承諾改名「北馬其頓」,以換取加入北約和歐盟的資格。正當國際社會以為兩國宿怨就此化解,馬其頓的改國名公投,竟在投票率不足法例規定下觸礁。究竟公投失敗後,馬其頓何去何從?下一步又會是甚麼?
卑賤的事
“There is no act of treachery or meanness of which a political party is not capable; for in politics there is no honour.”
– Benjamin Disraeli, former British prime minister
西班牙:有政府不如無政府?
無政府狀態是怎樣的一回事?大抵是混亂、失控、無法無天吧。若問一些西班牙人,他們卻會答你:那是再美好不過。因為民不聊生的禍首,就是那群在政府管事的政客。沒了政府,便也沒了麻煩。
針鋒相對
“Under democracy one party always devotes its chief energies to trying to prove that the other party is unfit to rule — and both commonly succeed, and are right.”
– H. L. Mencken (American journalist)
在民主體制下,一個政黨總會盡全力去嘗試證明另一政黨不合於政——通常雙方皆會成功,並且正確。
— H. L. 孟肯(美國記者)
德國六黨鼎立,默克爾還主政嗎?
德國將結束兩大黨主導政治的時代,一個為中間偏左和另一為中間偏右的格局;將成六黨政治,政治聯盟更多元和光譜更為廣闊。而儘管默克爾要面對聲勢愈來愈大的反難民聲音,默克爾仍具主導力量。何解呢?
鄭立:荷蘭大革命——你是統派還是獨派還是鄉事派?
「荷蘭大革命」這遊戲就是講八十年戰爭的故事,在遊戲裡有五個政治勢力,你扮演你所屬的政治光譜,取得最高的分數為勝利。不同勢力的相容程度有別,荷蘭不像香港,不是行比例代表制,不鼓勵先找同路人開刀。例如三人遊戲,一個玩者控制兩個獨立派,一個玩者控制兩個統派,剩下的是鄉事派,所以這遊戲絕對是表現「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理念。
短命的東京都知事
小池百合子日前勝出東京知事選舉,在性別歧視及同黨攻訐下,破天荒膺選第一位首都女首長。不過,回顧歷史,幾乎每任東京知事都是挾高民望上台,千夫所指之下退場,近三屆更是中途卸任。小池百合子能否打破短命知事的政局?
鄭立:創業多是事件政黨
甚麼叫作事件政黨?就是因為一個事件而引起關注,進而產生的政治團體。其實一心從政的人並不多,反而很多人本來無心涉及政治,但因為遇到一見覺得不得不管的事情,便坐言而起,開始組織起來去處理。例如反對國民教育,產生了學民思潮。而創業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