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該劇最不寫實的是主角,在政治體制核心之處,竟然有一個我為人人的義士。不過半澤直樹都是差不多,現實會有多少如此神勇的銀行職員?
日本沉沒
|共6篇|
Moyashi:當日本還未沉沒
「日本沉沒」是 1973 年出版的小說,但有關的故事構思早就成形,甚至早及小松左京的求學時期。
Moyashi:日本以外全部沉沒 —— 國際社會已經玩完
極權國家的終極形態不是對國內人民的完美監控,而是連外國的言行都在掌握之中。即所謂的外國只是我國之一省,雖然國家多於一個,但在實質意義上統治世界。當全地球只剩下日本具有話語權,日本就是全世界,外國勢力只是無牙老虎,聯合國也是個冠名組織。你不認同我的法案?誰管你?
Moyashi:日本沉沒 —— 流浪民族的誕生與重聚
國土即民族,哪裡有日本人,哪裡就是日本。最美好的未來是建國,而活下來是更優先的條件。
Moyashi:末日救日本
日本災難片的邏輯與美國完全不同,不止邏輯,就類型結構上也相差甚遠。所以無論荷里活重拍多少次「哥斯拉」,出來的效果與本家相比仍是兩回事。這種差異不單純是成本或者特效技術所造成,而是與兩者對災難以及其復興的態度分別,尤其 90 年代往後愈是明顯。
Moyashi:日本沉沒 —— 文化裡的災難與現實
最近的關西颱風、北海道地震,為平成末年這個特別的年份增加了戲劇性的元素。日本天災多早已非新鮮事,但不管平時如何未雨綢繆,意外總會發生。或者換句話說,意外之所以是意外,正因為其意料之外。當災難一而再發生,除了化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永恆的創作的主題,始終某程度上幻想是現實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