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

|共52篇|

「多重危機」:骨牌式災難是否只發生在這世代?

經歷數年疫情蹂躪,全球經濟愈見不明朗。新冷戰繃緊局勢下,俄羅斯趁機入侵烏克蘭,引發各地糧食危機;中東又起以哈衝突的新火頭。在窮於應對連串天災人禍時,國際社會愈見顧此失彼,「多重危機」(Polycrisis)成為近年的熱門概念,以描述人類當前窘境。究竟我們是否落入歷史的例外狀態?當前面對的危機,跟我們祖先又可有不同?

電玩+VR 模擬災難臨場感,日本科技新商機

自 1923 年 9 月 1 日關東大地震造成至少 10.5 萬人死亡或失蹤,已經過去了 100 年。自那時以來,日本還經歷了 1995 年的阪神大地震、2011 年的 311 大地震等多次災害,也出現了許多防災相關的企業,其中最特別的,是將電玩引入防災演練中。

利比亞水災: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北非國家利比亞遭風暴「丹尼爾」吹襲引發暴雨,東部港口城市德爾納(Derna)嚴重水災,橋樑倒塌、電線斷落,街上躺滿屍體,死亡人數迄今已過萬,當局估計全國可能多達 1 萬人失蹤,洪災規模在利比亞前所未見。但當地人要應對的不僅是自然災害,數十年來的衝突、東西部政治分裂,如何加劇洪患,使利比亞陷入災難境地?

我在受難,你在度假:山火後的「兩個夏威夷」

夏威夷茂宜島(Maui)上週二發生美國現代史上最致命山火,至今死亡數字已突破 100 人。政府呼籲遊客離開,但仍有數千人留下來,更有不少人按原定計劃飛來,享受他們的夏日假期。很多島民怒指,這場天災凸顯所謂的「兩個夏威夷」—— 一個是為遊客而建的度假天堂,另一個是留給本地人的難活之地。

原子彈降世前:東京大轟炸

以往評論傾向認為原爆是日本在二戰投降的關鍵,不過近年愈來愈多人質疑日本在原爆前已處於崩潰邊緣。同年稍早的 3 月 9 日至 10 日晚上,美軍就以燃燒彈大規模空襲東京,造成超過 10 萬人死亡,把首都夷為平地,是人類史上最血腥的空襲行動。

美國將極端高溫列為「災難」可行嗎?

全球正在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7 月,極端高溫造成的死亡數字持續增加,幾乎比其他自然災害的死亡人數總和更多,但各地政府是否會像應對颶風和洪水一樣應對潛在致命的高溫風險?答案是還沒有。在香港,我們看到天文台在酷熱天氣警告中增設「極端酷熱」級別警惕市民,另一邊廂,美國社會有聲音要求將極端高溫列為「災難」應對。

日本支援烏克蘭最強武器:災後重建經驗

烏克蘭水壩遭炸毀後,洪水淹沒多個下游城鎮,改變地區戰略形勢之餘,亦為烏克蘭帶來重建挑戰。雖然戰後日本缺少實戰經驗,軍事上沒有可援助烏克蘭的地方,但當地長期飽受地震與颱風蹂躪,歷年多次在災後重生,這些經驗正好可以支援烏克蘭決堤與轟炸後的重建工作。

土耳其震區中的小城,為何沒有倒塌傷亡?

位於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整個地區都因該國月初的猛烈地震而翻天覆地,唯獨在小城市埃爾津(Erzin),居民安全過活。美國 NBC 新聞引述當地人及官方人員指,埃爾津在今次地震中沒有人傷亡,也不見建築物倒塌,相信與當地建設長期以來嚴格遵守國家法規有關。

方俊傑:「白噪音」—— 超越正常人性的黑色幽默

電影一開場,已經為美國電影的災難場面,提供了一個說法。破壞,是建設,是進步,是樂觀積極。偏偏毒霧災難在「白噪音」中,只是虛驚一場,真正的災難,是人類面對死亡的恐懼,透過一個中年男人與一個中年女人,兩夫婦各自面對死亡憂慮的處理手法,極為戲劇化地呈現出來。

Moyashi:「鈴芽之旅」—— 對於喪失的告別與再出發(上)

新海誠的新作「鈴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まり)上映一個月多,日本國內票房剛剛突破了百億日元,雖然這已經是預期之內的事。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再到「鈴芽之旅」,新海誠似乎完成了以 311 震災為題的「災難三部曲」。

「類固醇季候風」:關於巴基斯坦洪水的知識

8 月,巴基斯坦經歷嚴重風暴,3 分之 1 地區被洪水淹沒,至少逾 3,000 萬人受影響,1,100 名平民喪生,近 50 萬人被送進救濟營。相比該國在 2010 年出現、影響約 2,000 萬人,逾 1,500 人死亡的大規模洪水,今次損失被視為更嚴重;聯合國秘書長 António Guterres 甚至將災難稱為「類固醇季候風」(A Monsoon on Steroids)。

紀浩基:「拼命呼吸」—— 在災難高壓下,人如果反思過去

Netflix 推出了劇集「拼命呼吸」(Keep Breathing),節目總監暨編劇是 Martin Gero 和 Brendan Gall,全劇只有 6 集,每集 30 分鐘,算是個迷你影集。它表面像美國探索頻道「人在野」(Man vs. Wild)般的一個寫實求生劇集,實際卻是把荒野求生和探討人性內在轉變,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新形式。

鴻若遠:「災後五日」—— 點揀都輸的兩難抉擇

今年 8 月,Apple TV+ 推出了「災後五日」(Five Days at Memorial)的劇集,它是根據曾獲普立茲獎「調查性報道獎」得主 Sheri Fink 的作品「在紀念醫院的 5 日:風災重創醫院中的生與死」(Five Days at Memorial: Life and Death in a Storm-Ravaged Hospital)所改編。

戰爭,不只關人類的事

至 2014 年,烏克蘭國內估計有狗隻 75 萬、貓隻 550 萬。俄烏戰爭爆發一個月,至少 420 萬國民逃離出境,動物喪失家園。基輔一間動物庇護所被炸毀,3 名義工於本月初餵飼流浪犬途中遇害…… 戰火中,人類與動物的命運從未分割,牠們同樣需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