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 10 年,遺害並未有隨時間而消失,但我們必須盡一切力量補救。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須維護當地居民及環境權益,妥善安置居民,和重新擬定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退役計劃。而人類更不能明知故犯,以身犯險使用危險核電;發展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方為潔淨能源的選項。
災難
|共27篇|
3.11 災後十年:「集體」遷移失敗,新居形同孤島
2011 年 3 月 11 日,巨大的地震及海嘯摧毀日本東北部,40 多萬間樓房完全或部分損毀。10 年後的今天,政府表示災區的住屋供應大致完成。以岩手、宮城及福島 3 縣為主,逾 300 個地區獲建議集體遷移至高地,向重建家園踏出一大步。但有倖存家庭發現,新居旁邊四下無人,形同活在荒島之上,因為願意回鄉長住的人,原來只有他們而已。
【風之電話亭】與 311 逝者通話
日本 311 大地震雖已過去 10 年,災難生還者的痛苦、對逝去摯親的思念卻永未止息。為向來不及說再見的逝者說出心底話,一些遺屬會選擇到岩手縣大槌町一個山上花園的「風之電話亭」,撥打沒有接線的舊式電話,只求可再度與摯親對話。
李衍蒨:「死城」僅餘的腦組織
歷史上有一個城市,我們都聽過它一夜之間變成「死城」的故事 —— 它就是龐貝。其實,結局相似的地方,還有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當年維蘇威火山爆發,並不只影響一個城市,而且在兩個城市當中,龐貝所遭遇的,是第二輪的影響!
燒山:澳洲防範山火之法
去年 9 月澳洲山火持續焚燒至今年初,全國約 186,152 平方公里土地遭焚燬,比敍利亞國土面積更大。一年過去,又到 9 月春季,山火威脅再次逼近。東南部新南威爾士州去年受災最嚴重,當地尤羅博達拉郡居民汲取災厄教訓,正努力預防山火。但控管燒除(controlled burn)的火焰,可能喚起部分人的不安。
鄭立:我開個 SimCity 玩,最鍾意玩到民怨四起,你吹得我漲咩?
當看過自己的城市被破壞,產生快感後,通常會欲罷不能,試盡一切招式,愈搞愈變態。這時候我們才醒悟,其實之前一切的建設都只是前菜,做市長最大的快感,就是破壞自己的城市,虐待自己的市民。
【黎巴嫩爆炸】國本殘缺,再炸開一個大洞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大爆炸,造成數千人死傷,全城 10% 人口流離失所。有黎巴嫩記者指,事件再次暴露政府深入骨髓的腐敗無能,憤怒的民眾已經動員起來追究官員責任,始自去年的反政府抗爭運動,勢將在短期內重燃。
我們正面臨一場生命危機
截至 7 月 22 日,全球已有超過 1,500 萬人確診感染武漢肺炎,逾 61 萬人死亡。康復者要面對後遺症的風險,死者親友則要承受莫大悲痛,其他人也要迎接可怕的經濟寒冬。有醫學專家指出,疲情已遠超於公共衛生問題,而是一場人類共同面對的生命危機(life crisis)。
方俊傑:火口的二人 —— 同活於火山口邊緣
這一段男女關係,由懷舊及滿足心癮而起,到純慾望,再到反思個人感受,最後豁出去接受自己最直接最赤裸最純粹的愛情,即變得不簡單。
世界異常是末日,還是啟示?
由去年的澳洲山火,到今年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在不足一年時間裡承受的災難之巨,可能超出常人所想,甚至有世界末日之感。翻查權威字典 —— 英語 Apocalypse —— 雖解作「滅頂之災」、是「聖經」描述的「世界末日」;但按其希臘語源 apokalyptein 解釋,另有「揭示、啟示」之意。從宗教角度來看,「末日」也許並非電影、遊戲所描繪的失落世界;經籍的啟示,更為人提供一絲慰藉。
唐明:有特色的災難方程式
他們起先瞞騙,瞞不過便索性聽之任之,坐等失控,一發不可收拾之後,便存心鬥氣,惡意加害,務求擴大受害範圍,像北京土話說的「就算死也要拉一兩個墊背」—— 這是一道炮製災難的方程式。
【懷特島火山爆發】設五級警報,為何仍釀成慘劇?
紐西蘭旅遊勝地懷特島(White Island)上的活火山爆發,至少已確認 5 人身亡,據報事發時有 47 人在島上,目前仍有多人失蹤,但當局指島上已無生命跡象。奧克蘭大學火山及地球科學家 Shane Cronin 指是次火山爆發:「可能是最糟糕的情況。」何以一直作為活火山的懷特島,是次爆發卻叫人措手不及?
【Soul Mondy】回福島,開一間滑浪板店
出現過巨大災難的大海,現在卻有望再成為滑浪熱點?福島禁區自災難以來,首次出現滑浪店 MSP,創辦人希望福島在歷經第一核電站爐芯熔毀、洩漏幅射後,能夠重振滑浪聖地的美譽。期間雖然面對非議不斷,但他堅持下來,只因對家鄉大海的一份熱愛。
災難會否令人類滅絕?
一場小行星撞擊,令曾主宰地球的恐龍滅絕。強悍如恐龍,亦無法承受這場天災;現時又有機會發生甚麼災難,可以為人類帶來末日?會否如不少災難電影情節一樣,總有極少數人類能逃出生天,再建家園?雖然人類已有核戰等足夠自毀的能力,但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研究員 Anders Sandberg 更關心地球可以發生甚麼自然災害,導致人類滅絕。
李衍蒨:失火「天堂」—— DNA 進步的代價
本年 11 月中,加州天堂鎮的山火肆虐。經過火舌洗禮後,整個城市都滿目瘡痍。當地兩所大學裡面的法醫人類學教授都馬不停蹄,開始到火災現場搜索人體骨骸,務求可以帶回殮房,利用 DNA 技術去企圖鑑識死者身份。同一時間,亦有超過百人志願團隊加入去進行搜索,希望可以加快鑑識腳步,令受影響家庭早日脫離傷痛。
Moyashi:末日救日本
日本災難片的邏輯與美國完全不同,不止邏輯,就類型結構上也相差甚遠。所以無論荷里活重拍多少次「哥斯拉」,出來的效果與本家相比仍是兩回事。這種差異不單純是成本或者特效技術所造成,而是與兩者對災難以及其復興的態度分別,尤其 90 年代往後愈是明顯。
Moyashi:日本沉沒 —— 文化裡的災難與現實
最近的關西颱風、北海道地震,為平成末年這個特別的年份增加了戲劇性的元素。日本天災多早已非新鮮事,但不管平時如何未雨綢繆,意外總會發生。或者換句話說,意外之所以是意外,正因為其意料之外。當災難一而再發生,除了化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永恆的創作的主題,始終某程度上幻想是現實的折射。
為何我們喜歡幻想世界末日(後)?
從聖經開始,人們便對末日有著不同幻想,及至現今各影視和遊戲,我們已預測過種種末日到來的原因:天災、喪屍、外星生物和人工智能等,還想過末日降臨後一切文明都崩潰的景象。好好活著不好嗎?為甚麼很多人都對末日如此著迷?末日(後)幻想又有甚麼意義?
包大人:九巴車禍 —— 大型事故的危機處理
上星期九巴車禍,震動全城,政府和巴士公司除路祭多了一個靈位和初時誤報司機安全紀錄外,在處理死傷者、家屬善後支援、事後調查等皆沒有怎麼出現重大的出錯,可算是四平八穩。
新潮黑暗旅遊:鬼魂、慘劇、災難現場
鴨仔團遭人鄙視,自由行也有點無聊,旅遊業開始出現一波暗湧,以更為黑暗的主題去吸引遊客。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數字,全球旅遊業自 1999 年急速膨脹至今,去國外旅行的人數增加了一倍。遊客都希望提升體驗,尋求另類主題的市場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