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

|共70篇|

土耳其震區中的小城,為何沒有倒塌傷亡?

位於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整個地區都因該國月初的猛烈地震而翻天覆地,唯獨在小城市埃爾津(Erzin),居民安全過活。美國 NBC 新聞引述當地人及官方人員指,埃爾津在今次地震中沒有人傷亡,也不見建築物倒塌,相信與當地建設長期以來嚴格遵守國家法規有關。

土耳其「抗震」建築,為何倒成如斯慘狀?

土耳其週一連續發生兩次強度 7 級以上的地震,超過 1.2 萬人喪生。不少現代高樓呈「熱香餅式」(Pancake mode)結構性倒塌,被詬病為傷亡慘重的主因。英國廣播公司(BBC)亦報道,一些近年興好、聲稱抗震且建築質素佳的大樓,同樣不敵地震而迅即崩塌。專家質疑,即使這次地震強烈,但建造得當的建築物,理應不易倒塌。

世紀地震後,敍利亞政府阻撓人道救援?

經歷世紀地震,土耳其與敍利亞罹難人數繼續飆升,累計死亡人數逾萬。中東研究所敍利亞反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計劃總監 Charles Lister 在「外交政策」雜誌警告,敍利亞反對派控制的邊境地區住了大量難民,地震震垮了跨國人道走廊,巴沙爾政權卻試圖壟斷救援通道,加劇反對派地區的人道災難。

世紀地震,可致土耳其政壇變天?

土耳其前日清晨經歷一個世紀以來最猛烈地震,其南部與敍利亞北部廣受破壞,加上正值寒冬,單計土耳其便超過 2,900 人死亡。救災工作分秒必爭,距離全國大選也只剩 3 個月,政治角力同時展開 —— 地震或暴露建築安全問題,成反對派指控政府貪腐的把柄;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卻可利用緊急狀態押後選舉,令土耳其政壇充滿變數。

氣候愈發無常,也會影響世界盃?

相信球迷都注意到,今年世界盃的舉辦日期跟過去與別不同。由於卡塔爾極度嚴熱的氣候,這次世界盃要改到冬季進行,大大影響各國聯賽賽程。體育比賽與一個地方的氣候環境息息相關,分別來自舍布魯克大學和魁北克大學滿地可分校的體育學專家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共同撰文,探討氣候變化對未來足球賽事的影響。

雨下不停,如何危及澳洲人的心理健康?

澳洲飽受山火和旱災蹂躪後,終於在今年迎來雨水,但如今又變成另一極端,好幾個月都下個不停。這個本來終年溫暖、陽光明媚的國家,現在卻總是灰暗潮濕,甚至洪水頻生。這種天氣非但影響「全民情緒」,令很多澳洲人感到鬱悶。醫療人員更警告,當地正因此面臨心理健康危機。

【Soul Monday】企業家回饋社會,救同胞於水深火熱

嚴重水災上月浸了大半個巴基斯坦,超過 3,300 萬人受影響,包括 68 萬名嬰幼兒和孕婦。當地急需大量糧食、藥物、衛生用品,以至帳篷、毛毯、蚊帳、淨水器,國際援助卻相對緩慢而有限。數十位本地企業家在此時挺身而出,各盡所能救同胞於水深火熱,部分行動甚至希望惠及全球。

中國如何援助巴基斯坦水災?

巴基斯坦 6 月開始的水災淹浸全國 3 分 1 土地,至今已導致超過 3,300 萬人流離失所,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洪水可能需時六個月才能消退。就在巴基斯坦人民水深火熱之際,中國繼 8 月底宣佈向巴基斯坦提供價值 1 億人民幣的救援物資後,再於本月初宣佈提供 3 億人民幣援助。不過,這些援助卻被一些媒體批評為微不足道,使中巴關係面臨考驗。

「類固醇季候風」:關於巴基斯坦洪水的知識

8 月,巴基斯坦經歷嚴重風暴,3 分之 1 地區被洪水淹沒,至少逾 3,000 萬人受影響,1,100 名平民喪生,近 50 萬人被送進救濟營。相比該國在 2010 年出現、影響約 2,000 萬人,逾 1,500 人死亡的大規模洪水,今次損失被視為更嚴重;聯合國秘書長 António Guterres 甚至將災難稱為「類固醇季候風」(A Monsoon on Steroids)。

書店們:好 Dry

今期題目為「好 Dry」,是因為最近世界各地都受到旱災的影響:如四川果農種植的葡萄變成葡萄乾、德國易北河水位下降至看見幾百年前刻在饑餓石上的警語、英國出現樹木因為乾旱而提前落葉的「假秋」、非洲之角更是重災區,加上俄烏戰爭導致的糧食危機、政局不穩及能源價格上升,令幾百萬東非人民流離失所。

為何科技再發達,天氣仍然不似預期?

風雲變色,本就難測。但隨著科技發達,我們愈來愈受不了無法提早看透氣象。每逢颱風季節,香港天文台就頻遭指責;上月中,熱浪未如預報般侵襲德國,同樣引起議論;早前匈牙利國慶日未出現預期中的暴雨,更令氣象局長因使煙花取消而遭革職。為何時至今日,天氣依舊不似預期?「德國之聲」向多名專家尋求答案。

為何英國在乾旱過後,更可能面臨洪水風險?

英國剛錄得自 1935 年以來最乾旱的 7 月,經歷了持續數週的炎熱乾燥天氣之後,部分地區宣佈乾旱;近日英國多處出現的傾盆大雨,足以解燃眉之急嗎?英國氣象局指,強降雨和雷暴不但無法為乾燥的土壤補充水分,更可能引發山洪暴發。

鴻若遠:「災後五日」—— 點揀都輸的兩難抉擇

今年 8 月,Apple TV+ 推出了「災後五日」(Five Days at Memorial)的劇集,它是根據曾獲普立茲獎「調查性報道獎」得主 Sheri Fink 的作品「在紀念醫院的 5 日:風災重創醫院中的生與死」(Five Days at Memorial: Life and Death in a Storm-Ravaged Hospital)所改編。

1914 年櫻島火山爆發:一場科學與傳統之爭

日本鹿兒島的櫻島火山,在當地前日(24 日)晚上 8 時 5 分左右爆發,當局事前已經呼籲居民緊急避難。櫻島作為全球最活躍火山之一,1914 年已發生過 20 世紀日本最嚴重火山爆發,結果觸發科學與傳統之爭 —— 當年監測部門預測失準,令部分村民無法及早疏散,有倖存者囑咐後人,寧可信靠傳統智慧避難;但這場災難亦為日本科學界提供大量數據,成為日本乃至國際火山學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