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日本沉沒 —— 流浪民族的誕生與重聚

A+A-
災難片中倒塌的大廈,其實是透過破壞都市中具標誌性的人造物,展現社會秩序被破壞的方式;圖為 2006 年版「日本沉沒」電影劇照。

「日本沉沒」是一部很特別的災難片,當其他地震海嘯、甚至怪獸特攝多數都只破壞主要城市,更懶的只破壞南東京,「日本沉沒」一口氣將整串日本列島拉到海底。雖然不是所有版本的故事設定都一樣,但起碼全國性災難這一點是沒有變。

對於沒有看過「日本沉沒」電影的人,筆者會推薦 1973 年版,但因為 2006 年版由草彅剛飾演潛水艇駕員,想看他臉孔的觀眾可能較易入口;討厭他的觀眾也未必會討厭此版本,因為他最後死了。而在 1973 年版中飾演潛水艇駕員的是藤岡弘,他在年頭剛剛演完「假面騎士 1 號」,打倒了修卡便趕來拯救日本民族。

話說回來,小說抑或電影的設定都是大陸板塊移動下墜,將日本列島拉到海底。仔細想想,既然日本列島全數沉沒,鄰近的台灣、還有俄羅斯的庫頁島也很難完全倖免,所以「日本沉沒」理應是「日本以及其周邊島嶼沉沒」。然而故事就只有日本沉沒,而且是很精準地由北海道到沖繩 —— 現代日本國全土,不多不少地完整沉到海裡。

「國土」是「國家」的具現,「國土沉沒」是展示國家民族危機的表現方式;圖為 1973 年版「日本沉沒」電影劇照。

「國土」是「國家」的具現,「國土沉沒」是一種象徵,作者小松左京是透過沉沒國土的方式,表現屬於日本國家的民族危機。正如災難片中倒塌的大廈,其實是透過破壞都市中具標誌性的人造物,展現社會秩序被破壞的方式。特攝片中,東京屢屢成為邪惡組織的征服目標以及怪獸的破壞對象,因為「首都」被當成國家的象徵。破壞首都等於破壞國家社會全體,國土全體沉沒等於國家民族全體受難。

在「日本沉沒」中,國土沉沒只是表現方式,小松真正想寫的是一個日本成為流浪民族的故事。順著 2006 年電影的氣勢,小說推出了第二部,講述日本人分散到世界各國,在進入冰河時期的末日世界中企圖重建日本。破滅與重生,這是辯證式的進步機制,昭和年代的日本災難片不一定回到日常,而是在廢墟甚至虛無中重新發展,比原來的更繁榮。

1973 年版的結局裡,女主角凝視車窗外白茫茫的雪原,男主角則在遙遠的他方,從奔馳在黃土荒漠的列車上遠眺。國土即民族,哪裡有日本人,哪裡就是日本。最美好的未來是建國,而活下來是更優先的條件。分散世界各地的手足在荒漠雪原遠眺同一片天空,期望在煲底重聚。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