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叉燒湯意、炒蛋多士、熱奶茶全部都有香港特色,原創性十足,更幾乎難以複製,論廣泛程度,相信全球沒一個國家有這麼多的人,會吃類似的早餐。再數下去,茶餐廳內很多飲品食物,或者車仔麵的食法和各種小吃,同樣是香港人創作,絕對該獲得一個「香港菜」的名字。
菜色
|共6篇|
加入薯條的英式中餐,還算中餐嗎?
早前,美籍亞裔 TikTok 用戶 Soogia 對英國人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的菜式表示困惑,因為那不太似她熟悉的中國菜,包括美式中餐。有關主題 #britishchinesefood 迅即惹來熱烈討論,後來演變成批評英式中餐太另類。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指出,之所以混合中西食品,其實是華人移民廚師為了滿足英國人口味而改良菜色,由此衍生出獨特風味。
蛋包飯助日韓首腦卸下心防?
南韓總統尹錫悅日前抵達東京,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為兩國首腦自 2011 年以來首次正式會晤。因二戰時日本企業強徵韓國勞工爭議而緊張的日韓關係,有望暫時緩和,民間亦關心兩國首腦,如何以經典洋食蛋包飯建立友誼。
【Soul Monday】意大利母親越洋獻技,給遊子們煮家常菜
Peppe Corsaro 離開意大利多年,在英國建立其飲食事業,卻總是想念母親的廚藝。他相信其他遊子皆有同感,而此思鄉之情可靠食物彌補。Corsaro 由此想到,輪流邀請不同的意國媽媽及祖母,到倫敦煮出各個地區的家鄉菜。這個別開生面的概念,不只推廣飲食文化,還讓老太太們增廣見聞。
一部主婦口述歷史,記載經濟起飛前的日本家常菜
「住家菜」不只滿載回憶,亦反映了社會變遷。日本調理科學會橫跨 4 年,推出全套 16 冊的「繼承傳統 日本的家庭料理」食譜書,便結集了 1960 至 1970 年代、進入高度經濟成長期前,扎根全國各地的 1,880 道家常菜色,希望讓故鄉的味道留芳百世。整個系列製作時長近 10 年,動員逾 300 名研究者,一批昭和主婦更是全書的靈魂人物。
佳節飲食史:火雞怎樣成為聖誕大餐的主角?
火雞好不好吃,實在見仁見智,只是聖誕時節桌上放一隻,便覺氣氛十足。但這種西方「傳統」,原來並非自古以來,過去有好個幾世紀,醃野豬頭才是聖誕大餐代表。為何後來卻被來自墨西哥的「怪雞」,奪去其主角之位?英國廣播公司(BBC)就在佳節前夕,娓娓道來這段有趣飲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