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豉油雞只是簡單的慢煮嗎?

A+A-
豉油雞要慢煮以令雞肉保持嫩滑質感。

我們很輕易跌入一套論述,認為粵菜中的豉油雞是慢煮的一種。沒錯,以低溫豉油浸熟鮮雞,再保持其嫩滑質感,單看表面,豉油雞的確很有慢煮風格。甚至很多人認為慢煮就等如用慢煮機,只需把肉類放入膠袋抽真空,再調好慢煮機溫度,浸泡時間控制得宜,即可做出肉質細嫩的慢煮效果。

我不能完全認同。慢煮機確能提供方便,令你在家也可做出慢煮美食,但它不是慢煮的全部。舉豉油雞為例子,若果把雞入袋加豉油,拿去浸水慢煮,出來的雞肉偏向霉爛,軟軟的失去口感,但以滾起了的豉油收火浸,卻可保持雞肉的爽滑質感。

已故美食家甘健成在他的「鏞樓甘饌錄」有提過豉油雞的做法:「(豉油)置於鍋中,慢火煮至出味,涫後將劏好洗淨之雞項先行飛水,放入鍋中,收火浸十分鐘後取出,再將豉油煮涫;雞再放入,收火約浸廿五分鐘便大功告成。」雞分兩次浸豉油,保持溫度令豉油雞剛剛熟,這是最老派的做法。

曾經學習過西方廚藝的口利福主廚 Ar Chan 最近亦有研究豉油雞,她和同事 Gilbert 不愛豉油雞太軟腍,所以一早摒棄了用慢煮機的做法,同時他們怕豉油的味道太甜,完全蓋過雞的鮮味。他們選用最少兩斤的三黃雞,表面放了丁點糖令雞皮煮好時更有彈性,豉油煮起後吊火保持溫度,將豉油控制在 70 度左右浸 45 分鐘,跟西式廚房用 65 度煮雞髀 1.5 小時相若。

浸雞過程不加蓋,以免雞受熱過腍,同時會吊著細火令熱力慢慢走進中心。這做法會令豉油揮發,有丁點收汁效果,跟入袋放慢煮機,完全是兩碼子的事,無論味道和質素都好太多了。成功浸好的雞充滿彈性,雞肉有咬口,雞髀位嫩滑,雞胸有肉汁,而雞背位滑溜,一隻雞有多重味道和口感。

Ar Chan 和 Gilbert 還強調要客人吃的是「一口雞,而不是一口豉油」。豉油味不能太霸道。他們跟萬豪金殿做四手聯乘時,特別向一位老師傅請教,發現他用來浸煮的豉油,只是簡單的糖、豉油和水,不加其他配料,亦不是一味落老抽。Ar Chan 翻看了舊食譜,發現有一派系的師傅,的確以此浸雞,便和 Gilbert 著手研究豉油、糖和水的比例,做到有豉油香而不過甜的底味。

斬好的豉油雞會再配上另一款豉油,這豉油則用了不少湯汁香料調配,味道鮮活,吃起來又多一份層次。由於製作需時,在口利福吃這豉油雞,大約需要早 72 小時預訂,廚房有準備,味道較好,也是食客之福。Ar Chan 仍希望改進好這隻豉油雞,減少表面過分深色的位置,在剛剛熟的雞肉控制上,還望做得更完美。豉油雞代表了簡單浸煮的一套廚藝,同時考粵菜廚師中慢煮的工夫,也包含很多計算和心機,甚至工藝和想法,將一套慢煮技術發展得更有心思和層次厚度。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出版社和書店創辦人。曾編寫《本土情味 —— 香港百年飲食口述歷史》、《香港經典小食》等書籍。不專心飲食者,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