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在銅鑼灣避風塘超過半世紀、香港唯一船廟 —— 銅鑼灣三角天后廟,將於下年搬到陸上新廟。船廟現時由一群平均 60 歲的漁民後代守護,他們都稱這位海上女神為「阿媽」。三角阿媽庇佑幾代漁民,亦不只是信仰。
傳統
|共41篇|
【Soul Monday】印度愛情計劃
在傳統的印度社會,跨種姓或宗教的婚姻均屬禁忌,部分人為此遭受暴力甚至被殺。早前一個描述不同宗教通婚的珠寶廣告,亦被多方猛烈抨擊。面對這股保守風氣,3 名新聞工作者在 10 月底於 Instagram 發起新計劃,為打破「信仰、種姓、種族和性別束縛」的有情人,送上支持和祝福。
牧業萎縮,駱駝牧民賣奶自救?
或許因為駱駝飼養有地域性,故營養價值高的駱駝奶並不是常見飲料。印度拉賈斯坦邦既是適合駱駝放牧的地方,又有靠駱駝為生的遊牧民族萊卡部落,駱駝奶生意似乎有利可圖。不過,萊卡部落的傳統視出賣駱駝奶為禁忌,現年 35 歲的萊卡牧民 Sumer Bhati,正打破族人傳統,希望說服大家出售駱駝奶,增加收入。
禁止為客倒酒、不能接觸……藝妓如何生存?
育子這位資深藝妓仍記得,自己初到東京赤坂的花街,就在東京首次舉辦奧運會的 1964 年。武漢肺炎肆虐下,第二次東京奧運被迫延期,她從事多年的藝妓行業亦前景堪憂。日本宣布緊急狀態宣言後,育子與其他藝妓已停工數月。現在緊急狀態宣言雖已解除,她們又要在社交距離規則下勉強工作。
【Soul Monday】教外國人學日文,創建多文化共生時代
截至去年 6 月底,在日居留外國人近 283 萬,佔日本總人口 2.24%,創下歷史新高。雖然他們可以彌補日本人手短缺的情況,但由於語言不通及文化差異,很多人都難以融入社區。在島根縣出雲市,卻有一個成立 21 年的志願組織,為定居當地的外國人提供日語指導,讓他們身在異鄉也能安居樂業。
【玩火行為】印尼仍開放野生動物市場
近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研究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蝙蝠及人類的腸道細胞,認為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但印尼托莫洪的肉販仍於野生動物市場上聚集,為當地人提供野生蝙蝠、老鼠、蛇及蜥蜴,情況猶如引火自焚。
Moyashi:要不是關公打救,香港早就完蛋了
在外星人侵略地球的近未來背景中,拯救香港的不是科學技術,而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軍神關帝。這一處理也無意中為 80 年代開展的中英談判寫了個隱晦的前傳,也為今天「要不是祖國打救,香港早就完蛋了」的論述,下了一個超現實的註腳。
暗黑料理:蝙蝠烹飪史
這次武漢肺炎大爆發,不少人懷疑病毒由蝙蝠傳染給人。很多人就歸咎於當地人吃野味所致,其中一名內地女網紅吃蝙蝠的影片,就在全球瘋傳,後來證實該影片是在太平洋島國帛琉拍攝,但影片已經加深了對華人的種族歧視。其實,蝙蝠料理比人們想像中來得普及,讓我們梳理一下蝙蝠烹飪史。
日本女性的未來:貧窮?
日本有著全球最好的育嬰福利,近年更為職場母親設定工時上限,托兒服務亦同時在擴展…… 以上種種似乎都在預告日本女性會過上好日子。但有大學教授預測,日本女性將愈發貧窮,背後的原因,離不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
日本奄美大島 —— 失傳的有毒植物飲食
要嘗鮮,就地取材是其中一個方法。在日本九洲及沖繩島之間的奄美大島,島民亦善用島上的鐵樹作食材。然而,鐵樹含有劇毒,直接食用可引致內出血甚至肝受損致死。因此島民早在幾個世紀前,發展出一套加工方法,濾去鐵樹毒素,最終成為可食用的澱粉。
【Soul Monday】日行一善:土耳其的「待食麵包」
土耳其有一個名為「askıda ekmek」的傳統:人們光顧麵包店時,可用 2 倍價錢購買 1 塊麵包,多出的金錢其實是為有需要的人預先付費,好讓他們前來拿取「免費食物」。和其他慈善活動不同的是,askıda ekmek 是土耳其人的日常習慣,出錢之餘,還要「出力」。
唐明:山巔之城
香港恰巧曾經是一個山城,成千上萬的香港人也像 Winthrop 的清教徒一樣為了逃難而至,自「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以來,一直被視為新的制度嘗試,是一個開放給全世界(尤其是台灣)觀摩的典範。但是多年以來,如何維持此一典範,背後到底信仰甚麼,卻很少有人關心。如果沒有信仰,不可能在歷史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來自北歐森林的美聲吶喊
許多人以為,傳統美聲總是繞樑在歌劇院,數以百計的觀眾細心欣賞台上的演唱。高唱著北歐傳統聲樂的瑞典女子 Jonna Jinton 卻走上草原湖邊,面對的觀眾不過來去十餘隻牧牛,或多或少顛覆你對美聲的想像。
唐明:議長「被迫」就職的好戲
雖然查理一世不服,但至少認同他的權力來源要有法理依據,即使不是對國民問責,他也要對上帝、歷史和法律負責,而不僅僅是空泛的一句「奉天承運」。正如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就是從歷史累積演化的產物,而不是憑空創造發明的結果,因此,查理一世和判他有罪的議會,有共同的辯論基礎,雖然觀點不一樣,這正是議會制度的大前提之一。
【Soul Monday】子承父業,化傳統為潮流
79 歲的金城昌太郎作為「琉球紅型」布染大師,獲封「縣指定無形文化財技能保持者」,表揚其對這種沖繩傳統工藝的守護,兒子昌之卻不感興趣,令家業幾乎失傳。直至認識到父親的熱誠,「想讓年輕世代親身感受」,於是從去年夏天開始,把「紅型」融入黑白襯衣,並在網上發售,化傳統為潮流。
唐明:巴黎聖母院大火燒掉了甚麼?
貪生怕死是 Human Nature,並不可鄙,但是當整個社會遇上命運的十字路口,到底選哪一麼邊站,足以透視更深層的價值觀問題:為了貪生,是投降妥協,繼續安逸;還是奮力反抗,以保立錐之地,要視乎敵人是甚麼人。
日本商界何以吹起「京都熱潮」?
為京都著迷的人,除了遊日旅客,還有不少大型企業。從去年 6 月開始,即時通訊軟件 LINE、大型網絡廣告公司 CyberAgent、人力網站 Livesense、提供名片管理服務的 Sansan,陸續在京都開設辦公室。松下電器的家電設計部門亦駐紮京都。專營出租辦公室業務的三鬼商事表示,京都市內的平均空置率是 1.15%,明顯低於東京都的 1.88% 及大阪府的 2.83%。商界何以吹起「京都熱潮」?
唐明:首相府門口的對聯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副對聯本身太俗,意境太 Low,渾無氣派,掛在首相府門口,檔次太低。
爭執、生活艱難,是喜馬拉雅山牧民遇上暖化的結果
天文台預測,今年香港冬季氣溫正常至偏高。在香港,如果冬天不太冷,只要少著兩件便是了。但對生活在喜馬拉雅山的牧民來說,氣候變化可算直接威脅生活方式。氣溫上升,牧民需向山區推進,尋找放牧場所。
狗肉夕陽行業:南韓狗隻何去何從?
中國身為狗肉大國,估計每年近 1,000 萬狗隻被屠宰食用。鄰近的南韓,亦有食狗肉習慣,每年均有類似中國的「狗肉節(Bok Nal Days)」。但隨著南韓年輕人愈趨抗拒食狗,狗肉傳統有衰微之勢。甚至有狗場飼主亦順應潮流,結束其狗肉行業。在動物保護組織國際人道協會的協助下,不少本將淪為俎上之肉的狗隻,獲安排到其他國家「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