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號擱淺蘇彝士運河事隔近 3 個月,早就不受國際傳媒關注,但原來埃及仍然扣押貨輪與船員。有智庫機構研究員提醒,如此有違人權的待遇絕不罕有,每當船東與當地政府無法化解分歧,貨輪與船員往往淪為人質,扣押時間可長達數年,為航運業鮮有人關注的黑幕。
貨船
|共3篇|
害人害環境的「權宜船」拆船工作
低成本、低稅率、監管寬鬆、註冊程序便捷等,都是商船向第三國登記,以權宜船旗(flag of convenience)航行的理由,做法十分普遍,中美洲國家巴拿馬便是全球商船註冊最多的船旗國(flag state)。不過,科學期刊「自然」報道,權宜船旗帶來的漏洞,使大量報廢船隻轉往監管法規不嚴的國家拆解,對環境及工人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Soul Monday】只靠地面交通工具,從瑞士遊到悉尼
比起行動力,有時候更重要的是秉持一份信念。而這份意志力,又會為別人播下種子。接受德國廣播公司「德國之聲」採訪的 Lorenz Keysser 和 Giulia Fontana,憑過人毅力,只靠地面交通工具,從瑞士去到悉尼,只為了減少地球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