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物料

|共6篇|

德國脫膠從超市開始

日常生活中為了保持食物乾淨,或證明產品全新未被開封,產品多會添上了一層膠,雖說包膠是為乾淨,但實際上卻令人類的飲食更不乾淨,塑膠物料的製作及廢棄都跟水有關,不僅威脅自來水供應,更會透過魚和海鮮進入我們的食物鏈。為了減少塑膠廢棄物,德國先由超市貨品著手減少包裝,做法好像香港舊式糧油雜貨舖,顧客自己帶容器,買多少就盛多少回家,減省不必要包裝。

循環經濟學:如何用設計提升物料價值

環保跟行善一樣,總是有心而無力。即使每次看完報道,說人類製造多少垃圾、地球污染有幾嚴重、哪些動物瀕臨絕種…… 總會決意洗心革面,從此減少浪費善用資源,但三分鐘熱度一過,便會故態復萌,長開冷氣或買樽裝水喝。一些有心人眼見地球岌岌可危,又難以指望消費者自強,遂想到直接從製造商入手,推出可在用舊用壞後重新包裝或轉售的產品。這種理念稱之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今年環球設計及創新公司 IDEO 舉辦展覽 Never Finished,闡述如何將循環經濟應用於日常用品之中。

綠色和平:如何跳出得不償失的大促銷購物節漩渦?

雙十一剛過,網購銷量再創新高。這個節日由淘寶及天貓平台蔓延至不同的平台、品牌,乃至世界各地,很多商舖都推出了割價促銷以「慶祝」雙十一。眾人愉快地按鍵購物,以為自己獨具慧眼,搶到平價貨品,可惜卻事與願違,最終落得一屋雜物,疲憊不堪的地球更要承受沉重的負擔。我們又有可能跳出這個人人瘋狂消費的漩渦之外嗎?

德國垃圾如何減?

德國人精於處理垃圾,回收數量全球數一數二,近半廢物皆獲循環再用。但矛盾的是,德國人也擅於製造垃圾。環保組織 Deutsche Umwelthilfe 的最新統計顯示,德國拋棄包裝物料的數量冠絕全歐,每年的人均製造 213 公斤包裝垃圾,力壓法國的 185 公斤、奧地利的 150 公斤及瑞典的 109 公斤,而在過去 10 年, 德國的包裝廢物量增加 13%,反映問題有加劇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