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關鍵手稿,前晚在巴黎拍賣,盛傳由長和系資深顧問李嘉誠以 1,170 萬歐元投得,打破歷史紀錄。手稿詳細記錄了廣義相對論的繁複推演過程,有大量錯誤運算與修正,為人類科學史的珍貴文獻。
拍賣
|共35篇|
舊烹飪書,何以值錢?
想從五穀不分變成新晉廚神,如今已不太費力。學劏魚?看 YouTube 嘛。求食譜?找 Google 吧。資訊又新又多的互聯網,似乎取代了那一本本煮食教材。但如今在拍賣市場,古老烹飪書深受收藏家喜愛,成交價更可高達逾 10 萬港元。除了物以罕為貴,它們還有甚麼獨特魅力?
街頭藝術,何人所有?
炙手可熱的英國塗鴉藝術家 Banksy,曾嘗試蘇富比拍賣會上碎掉自己的作品,又為佳士得網上拍賣的作品命題為「我不能相信你們這些白癡真會買這種垃圾」。偏偏,愈來愈多人開始欣賞街頭藝術 —— 繪於街頭的畫作,亦有人直接拆走,收歸私人所有。
赫金蒙娜麗莎:藝術複製品的價值
名畫蒙娜麗莎是無價瑰寶,那名畫複製品又值多少?本月 11 至 18 日,一幅 17 世紀的蒙娜麗莎複製品「赫金蒙娜麗莎」(Hekking Mona Lisa),將在佳士得網上拍賣,估計售價可達 20 至 30 萬歐元。英國諾定咸大學藝術史副教授 Gabriele Neher 就在 The Conversation 網站撰文,解釋「赫金蒙娜麗莎」價值何在。
文藝復興時代,畫作沒有單一作者?
假如一幅畫作標明出自某藝術家之手,人們想必認為,從構思到作畫,都由該名藝術家獨力完成。不過,英國「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文章指,在文藝復興時代,事情往往並非如此;而在重視收益的藝術品市場,即使有誤導成分,也傾向將過去名作歸功於一位大師。
伍常:從「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看藝術界最新動態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UBS)日前發佈了最新一年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報告」列出了關於藝廊、收藏家、拍賣行,以至整個行業的不少重要新趨勢和現象,當中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同時加上我的短評,以供參考)。
伍常:後疫情時代 —— 本地藝術市場的兩大趨勢
可以想像,當有一天中國大陸的藝術交易條例和稅項進一步放寬的時候,就是國際畫廊撤出香港,進駐內地的 tipping point,而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的地位,也無可避免地將要被上海取代。
書業生存困難,但有種書卻有價有市?
巴黎著名莎士比亞書店正掙扎求存,甚至要在社交網站上求助,但另一方面,莎士比亞作品集仍能卻以千萬成交。在書市嚴重萎縮的時期,罕有書籍及手稿仍然「有價有市」,波士頓二手書店 Brattle Book Shop 東主 Kenneth Gloss 坦言:「這基本上就像兩盤生意。一般二手書業務已經式微。」
伍常:下一個梵高?Matthew Wong 的天價之迷
自從 Matthew Wong 去年 10 月不幸離世後,在短短一年間,已經有 10 件作品出現在拍賣市場上。可以想像,其作品將會在未來一兩年不斷流入市場,他真的會成為下一個「死後成名」的梵高嗎?這個泡沫將會持續多久?
劉偉民:酒友斷捨離
自從 Fine wine 成為普及投資工具之後,舊年份葡萄酒的漲幅不單是儲存成本,還要加上炒賣差價,十年八年後,即使買得到,身價也可能三級跳。飲家為了不想喝得肉痛,開始不停買新年份的酒,或者酒花。本來只是投資者的玩意,飲家也被迫跳上列車。
伍常:令人懷念的大學校長 —— 蔡元培
除了教育上的貢獻,蔡元培先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或許是在民國初年的國難時刻,仍然堅持以「美育救國」的主張,並提出「要將書法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伍常:藝術在亂世中的無用之用
置身於亂世中,不少行內朋友都不禁問:在此非常時刻,藝術究竟還有甚麼用?這個問題,實在不好說。問題在於「用」字。
中國最新泡沫經濟:「炒鞋」
物以罕為貴,限量發售的商品令黃牛市場興旺不衰。中國內地炒賣風氣持續,外來商品翻價過百倍,叫人趨之若鶩。但「槍打出頭鳥」,天價物品引來中國央行批評,警告「炒鞋」有重大危機;「華爾街日報」更撰文指,中國「炒鞋」行業已形成泡沫經濟,隨時一觸即破。
伍常:「惡莫大於無恥」
所謂「惡莫大於無恥」,弘一大師的格言如是說,對照當下香港,實在令人欲哭,無淚,也無言。
伍常:願榮光歸 Nara
無論你看不看懂這個有趣的「奈良美智現象」以及國際當代藝術市場背後之瘋狂資本操作…… 我想我們也應該感謝奈良美智筆下的那個天真爛漫小女孩:她不僅為香港這個極度低氣壓的藝術市場沖一沖喜兼掃走悶氣,也為失落悲憤的港人帶來一點純真而溫暖的安慰。Arigatou, Nara!
伍常:梁啟超給香港的啟示
身邊不少朋友都為近來發生的大大小小社會動盪感到悲哀,繼而憤怒、失落、迷惘,甚至抑鬱,日思夜想:香港最後會點樣收科?我城終將何去何從?這個時候,我的個人經驗是:「書」,永遠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伍常:「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我從胡適身上所學到的
所謂「生於亂世,有種責任」。作為歷史系畢業生的我想到的是,在那個比亂世更亂世的民國年代,那時的人是怎樣面對一切的呢?
伍常:拍賣行如何 against the odds?
美國著名藝術收藏家 Jarl Mohn 就曾經在最近的一個媒體訪問中說過一句不能再對的話:「所有出錢買藝術品的人都是英雄!」所以儘管今年全球經濟前景不甚明朗,當看見 1 月在台北藝術市場的買氣還是看似不錯的時候,不少行家都大概有一種「鬆一口氣」的感覺,可能還得要提到佳士得拍賣行。在 2 月 7 日,佳士得就公佈了 2018 年的全年拍賣成績和報告,當中有不少數據和趨勢,或許值得喜歡經濟數據分折的朋友參考。
伍常:人工智能藝術的時代來臨?
回顧去年 10 月底我們在台北舉行的「水墨現場」首發記者會,我們向在場觀眾介紹了香港藝術家黃宏達和他開發的全球首位人工智能水墨藝術家 A.I. Gemini,並展示 A.I. Gemini 初次實驗創作的人工智能畫作。同月,一件由法國創作團隊研製的人工智能合成畫作,在世界的另一方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高於拍賣估價 45 倍的價錢成交。這兩件本來毫無關連的事件,彷彿預示了不論是西方當代藝術抑或是華語文化圈主流的水墨藝術,已經開始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伍常:台灣 1 月藝術盛會
1 月份,向來是國際藝術界的淡季,但今年因為台北突然出現了幾個全新藝術大型活動,令行家們都異常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