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裁國家,人們的基本人權難以得到保障,當中包括財產權。在極端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運用政治影響力,剝奪異見者的專業資格,令他們失去生計;又可以肆意凍結、掠奪人民辛苦積累的財富,壓榨他們最後的生存空間。然而,在此等政治環境下,依然會有投資者願意押注到當地,有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就試圖剖析他們的心理。
商人
|共4篇|
唐明:中國人怎麼可能不窮?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也就是說,每一個專制王朝都務求把財富、資源集中在皇權手中,用科舉考試來僱傭士大夫,他們為服務皇帝而出台的所有政策,都是繼續把財富和資源集中到皇權手中,以保證自己的飯碗和榮華富貴,民間基本上是處於一個不斷被壓榨的狀態,很難累積財富,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斷言中國一直是個窮國,因為民間沒有錢,賺錢的精神從來得不到鼓勵。
包大人:「逆權商人」的公關示範
作為素人參與選舉,首先要打響知名度。在商店內放民主女神像,有圖像畫面之餘更直接觸及社會運動和地產霸權,此類敏感議題自然能引起迴響,突出其「逆權商人」形象。
唐明:「賺好多錢的藝術」
這個商人很樸素,有話直說,精於算計,善於交際,個人操守也不太符合清教徒的標準;他並不憂國憂民,也不捨生取義,絕對不是聖人,他只是有好奇心、幽默感和行動力,而這些品質似乎也沒有甚麼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