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 Walter E. Williams 曾警告:「自由是人類歷史上的罕見狀態,濫權操控才是常態,即使今日亦不例外,而可見的趨勢是我們愈來愈多的自由被政府侵害。」
價值觀
|共20篇|
Zappos 傳奇 CEO 的創業歷程(一):不屑拿博士的叛逆天才
他從小就意識到,要脫離父母的掌控,唯一的方法就是賺錢,因為「有錢才能擁有自由」。對謝家華來說,拿博士是全世界第一無聊的事。
唐明:中國人怎麼可能不窮?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也就是說,每一個專制王朝都務求把財富、資源集中在皇權手中,用科舉考試來僱傭士大夫,他們為服務皇帝而出台的所有政策,都是繼續把財富和資源集中到皇權手中,以保證自己的飯碗和榮華富貴,民間基本上是處於一個不斷被壓榨的狀態,很難累積財富,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斷言中國一直是個窮國,因為民間沒有錢,賺錢的精神從來得不到鼓勵。
唐明:林鄭和 John Wick 同級數對待
這古老傳統是從羅馬教會而來,便是教宗對付所謂「大罪人」的「絕罰令」,而絕罰令的拉丁文 excommunicatio,正正就是斷絕往來的意思。
唐明:如何心平氣和與林鄭計婆乸數?
這樣說,是因為無論如何,林鄭都不像是一個精於「物質享受」的 big spender,她實在不像是一個品酒的 connoisseur,或者精於一些奇珍的收藏,或者長期在巴黎歌劇院預定了一個包廂座位。她的時裝品味又如此乏味,無論甚麼巴黎米蘭的高級訂製,也不能令她變得 glamorous。
Moyashi:電子唐人街
在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的年代,很多人幻想無垠的電子世界會解放人類的思想,世界會連結成一體。但數十年過去,網絡上的人們沒有建成地球村,反而更積極建起不同的圍牆,而圍牆是用來圈起自己。
【短片】語文陶話廊:中國養出一堆財富動物的原因
近年中國崛起,不時為世界秩序和西方價值觀帶來衝擊。然而,早在半世紀前,胡適已洞見此一文化差異。今集「陶話廊」,陶傑就回顧西方世界在「人」這個課題上,走過的掙扎和變革;而胡適所冀望的人民幸福、三大自由,又為何從未在中國出現?
唐明:說謝恩容易,說感謝太難
從旁可以印證中國文化的奇特之處:太重視恩情,而輕視謝意。一個社會的人際關係,如果動輒就有恩情,證明人與人的地位,所得的資源,付出和回報,都極端不對稱。
唐明:為甚麼要他們道歉這麼難?
為何道歉這件事,在中國社會,是如此艱難呢?這就要回到「道歉鞠躬等於下跪」的變態邏輯上了。
唐明:「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咒怨
中國社會整體也非常缺乏理性,大多數中國人似乎是無法講道理的,他們解決問題或者爭端,通常以訴諸暴力為終結,誰拳頭大誰就有理,乃至形成一條暴力反應鏈:「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姑且翻譯一下:講道理不如來硬的;硬碰硬的話,則不如蠻橫到底;對付蠻橫的,那只有抱著同歸於盡的死志大晒 —— 這難道不是野獸叢林嗎?
Mo 爸:何以 為信念 從沒退後
政府本應要接納所有聲音,然後找出一個可獲得最大利益的決定,滿足大眾及平衝各方利益,可惜香港政府現在正正倒行逆施,以高壓手段打壓大眾,使社會對立,令香港走向不能修補的局面。
項明生:內外勢力、文野之戰
可惜今天部分香港執政者 DNA 異變,忽然回歸保家衛鄉的野蠻原始社會,動輒以外部勢力去捕風捉影、大聲叫囂,和手持長矛射飛機的巴西亞馬遜森林內的原始部落,共為當今南北半球兩大奇葩。這是一場文野之戰,文明對抗野蠻,野蠻很強暴,但文明必勝。
Mo 爸:兩代人的矛盾
矛盾不一定有對錯之分 —— 希望新一代嘗試明白,兩代矛盾其實建基於不可逆轉的社會經歷和教育背景;同時亦希望上一代即使不理解我們這一代現在的行為,也不要貶低我們為公義而奮鬥的價值。
文學遊囈:我愛 KonMari
近藤麻理惠之所以好,好在夠簡單。所謂「麻理惠心法」,雖然有個註冊商標,其實任何人都做得到,她自己就寫過「整理有九成靠精神」。有人批評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製作差劣,設定古怪、對白重複、配樂老套,只是一套適合摺衫時瞄幾眼的「無腦節目」—— 基本上無講錯,但可能前提錯了。以娛樂為標準,用綜藝眼光評分,當然不合格;然而純粹見證一個人意志改變,然後自己也躍躍欲試,不就已經達成 self-help 的目的?只要你願意,就改變得到自己。簡單而振奮。
紅眼:「億男」—— 富豪陷阱,金錢遊戲
由窮光蛋變成「億男」,一夜之間攀上天堂,一朝醒來又跌落地獄。天降橫財,卻遭朋友夾帶私逃,幾億獎金最終一毫子都沒剩下來。一男四出尋訪他的其他土豪夥伴,卻發現他們每個人都財迷心竅,口說一套,心裡另有一套,人前人後神鬼難辨。表面上,他們都已經看穿金錢遊戲,各有一套所謂的經驗之談、財富理論,結果當局者迷,自打嘴巴。有人扮演風光的人生教練,實則神棍一名,有人淪為賭徒,又有人是守財奴,玩弄別人也騙死了自己。金錢囚徒大都口徑一致,認定世間一切皆有定價。人有價錢,時間有價錢,連建立一個夢想,發一場夢,都可以標價出售。
Moyashi:海拔多少公尺才叫離地?
當我們說「離地」的時候,到底是脫離了甚麼「地」?又怎樣「離」法?這個問題事實上是正在問我們所認知的「日常」是甚麼的一種狀態。答案彷彿不辯自明,但這種隱性的認知並沒有統一的結論。筆者曾經問過不同人這個問題,有人的答案是「對社會常識無知的人是離地」,有人覺得「香港政治體制沒有問題的人是離地」,也有人單純回答「有樓有物業的人都是離地」。
鄭立:半斤八兩 —— 節儉與刻薄,有時只是一線之差
「半斤八兩」就是一個被刻薄的勞工,怎樣立功解決問題,最終贏過自己老闆,吐氣揚眉,取而代之的故事。站在打工仔的角度來看,實在是很抒壓,這也解釋了這故事為何在當年大受歡迎。只要你細心看的話,這電影不斷強調一件事,許冠文之所以是慣老闆,並不是因為單純的自私,而是這源自他真心相信的價值觀。
人類同情心的極限
從 0 到 100 的差距,感覺上大於從 5,800 到 5,900,但其實兩者相差同樣是 100,不過是心理作用令我們產生錯覺。這樣的錯覺同樣適用於我們對人命損失的反應上,導致我們聽到一個人受苦受難時,很容易動惻隱之心,伸出援手,但當受難人數增至成千上萬時,我們容易變得麻木,同情心不增反減。心理學家把這個心理機制稱為「心理麻木」,左右著政府的決策,亦左右很多人道危機的發展方向。
Moyashi:正義英雄的掙扎(下)
正義是甚麼?於現代而言,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難回答的原因是回答的人太多,當你拾起一個答案,就失落了其他。幪面超人不單喪失了維持建制和平的信服力,就連敵人都不再明確地擁有統一目的。
如何教育選民?看哈利波特
調查的負責人 Diana Mutz 教授在發表會上表示,「哈利波特」影響人們對杜林普看法的能力,和政黨認同(party identification)影響人們對於同性戀者或伊斯蘭教徒的態度的能力是同等的,因為杜林普的政治取向被廣泛視為與「哈利波特」所支持的價值觀對立。閱讀「哈利波特」的美國群眾較傾向討厭杜林普,很可能與著作中隱含反獨裁主義思想有關,以及著作所宣揚接納多元化及包容性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