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

|共40篇|

【烏克蘭戰爭】尼泊爾人上前線打自己人?

俄烏戰爭持續逾一年半,俄羅斯曾揚言要擴大軍力,但招兵困難重重,普京的「局部動員令」一度引發國內男性逃亡潮,於是開始招募外國人入伍。「紐約時報」報道,來自尼泊爾的年輕人正同時在俄軍和烏軍之中服役,再這樣下去,戰爭中可能會出現「尼泊爾人對戰尼泊爾人」的場面。

書店們:送別

2022 年結束了。回想這一年,雖比上幾年平靜,卻也發生了不少令人扼腕的大事。苦難並沒有減少,而好些知名人物卻紛紛離我們而去。我們的同儕七份一書店也在 2022 年底結業。這次以「送別」為題,即希望想念那些已經離開我們或即將離開我們的人,亦希望勉勵那些仍然挺住、一起圍爐的同伴。

【Soul Monday】拉丁格林美最佳新人…… 95 歲?

夢想成為歌手的人很多,但恐怕沒多少人像 Angela Alvarez 那樣,等待 7、80 年終能圓夢。出生古巴的她,年青時移民至美國後,即使忙於打工賺錢維持生計,也從沒讓音樂離開生活。直至如今高齡 95 歲,Alvarez 的歌喉獲得賞識,非但以破紀錄的高齡出道,甚至成為今屆拉丁格林美獎的最佳新人。

古巴餐桌危機:不可或缺的蒜頭,何以供不應求?

蒜頭是古巴菜不可或缺的調味,其重要程度讓它獲得「白金」美譽。偏偏這種食材,每年只在 1 月收成一次,而當地缺乏化學肥料和殺蟲劑,卻令其難以生長。結果在此共產國家,大蒜就跟其他東西一樣,陷入供不應求的困境。有農民直言:「想在古巴發達?去買些蒜頭吧。」

基層組織打壓集會 —— 古巴保衛革命委員會

今年 7 月,古巴出現的反政府抗爭,已然在政府禁止集會、拘捕領袖間被扼殺。上週一,警察在首都夏灣拿及其他城市街道部署,以阻止遊行。不同城市居民報稱,政府派遣秘密警察及平民武裝分子到組織抗議活動人士的居所。古巴歷史教授、佛羅里達大學古巴項目主任 Lillian Guerra 表示,週一街頭上甚至出現基層組織「保衛革命委員會」(CDR)成員,務要阻止示威。

夏灣拿綜合症 —— 集體心理使然?

2016 年底,美國駐古巴首都夏灣拿人員,首次報告出現一系列無法解釋的醫學症狀。隨後幾年,類似的頭暈、頭痛、疲勞、噁心、焦慮、認知障礙症,以及不同嚴重程度的失憶症狀,竟在世界各地外交和情報官員身上出現。美國官方目前仍在調查「夏灣拿綜合症」(Havana syndrome)的成因。澳洲廣播公司(ABC)引述部分專家意見,提出俄國策劃以外,致病原因可能在於患者的集體心理。

【聲音的力量】毋懼監控及「龜速」,古巴播客蓬勃發展

無自由,失歡樂。就算想要娛樂至上、麻醉自我,偏偏上網又貴又慢,連看 Netflix 也無望。這種鬱悶的生活,是古巴人的日常。不過「紐約時報」發現,儘管面對政府監控及「龜速」網絡,當地播客(Podcast)卻發展蓬勃。這類純聲音節目吸引大批聽眾,甚至顛覆黨派性極強的媒體格局。語言的力量之大,在這個共產主義國家可見一二。

「小飛俠行動」:美國如何在冷戰時期秘密接走上萬名古巴學童

在獨裁國家,很多人即使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逃離,但仍會希望年輕一代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在 1960 年到 1962 年,古巴正推行各種社會主義改革,同時肅清不少異見分子。這個時候,美國秘密展開了一場極大規模的救援行動,兩年之間接走超過 1.4 萬古巴學童,這場今天很少被人談及的壯舉,被稱為「小飛俠行動」。

古巴雪茄文化:聽著名著,捲出經典

古巴雪茄的質量,曾被專家評為世上之最。很多人認為,這歸功於當地的陽光、土壤和濕度,還有源遠流長的捲煙技術。但雪茄廠裡的朗讀者(Lectore),可能也是重要推手。他們每天都會「開咪」,唸出小說、新聞甚至星座運程,讓工人們邊聽邊捲煙,成為古巴文化的獨特一面。

古巴國產電話將面世,會是把雙面刃?

古巴政府正準備生產幾乎每個古巴人都想要的東西 —— 新款而便宜的手提電話。國產智能電話也許能讓數百萬買不起進口電話的國民,一圓隨時上網的夢想,但據網媒 Vice 報道,「國產」是雙面刃,因電話所使用的自家作業系統,不僅難以兼容所有外國應用程式,更可能成為政府的監控工具。

只需兩年,古巴進入「數碼獨裁」時代

今日網絡幾乎無所不包。即使古巴於 2018 年底才引入 3G 流動網絡,當地人的生活及社會運作亦已在短短兩年間徹底改變。假如 1991 年公開的萬維網代表全世界進入網絡時代,2018 年便是另一場屬於古巴的數碼革命。踏進互聯網,幾乎就是條一去不回頭的路,開放流動網絡的古巴共產黨,亦正面對民眾藉網絡組織的抗議活動。

古巴極權的技倆:斷人衣食

人如非家底豐厚,就要工作才能維持生計。專制政府要人屈服,其中一個做法就是斷人衣食。若果是店主,政府可以趕絕生意;專業人士的話,可能會被吊銷專業資格;如果是普通職員,可以以「開源節流」為由直接裁走。不同於像新加坡那種信奉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專制政權,古巴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當地的異見者可以面臨終生失業的命運。

球王駕崩:馬勒當拿與拉美左翼集團之殞落

2020 年 11 月 25 日,阿根廷一代球王馬勒當拿因心臟病去世,享年 60 歲。1986 年,馬勒當拿帶領阿根廷勇奪世界盃冠軍,其中對英格蘭一役的「上帝之手」和一己之力扭過 6 個球員的「世紀金球」依然傳頌至今。離開球場,馬勒當拿是南美洲最知名的左翼支持者,路透社形容,馬勒當拿把拉丁美洲左翼領袖的聲望帶到了國際層面。現在,他終與卡斯特羅和查韋斯在另一個國度共敘。

【抗疫旗手】古巴「醫療外交」的由來

古巴公共衛生部負責執行外國任務的代表 Delgado Bustillo 向半島電視台透露,有數十個國家正請求醫療援助,衛生部將根據自身能力回應。一直遭美國實施貿易禁運的古巴,在國際被邊緣化,但原來古巴派遣國際醫療救援的做法,由來已久。

以國家之名殺人:美國的政治暗殺史

今年 1 月 3 日,美國政府派無人機空襲巴格達國際機場,擊殺蘇萊馬尼。暗殺行動由杜林普親自下令,使中東一時間戰雲密佈。在美國歷史中,不乏類似的暗殺行動,美國歷史學家兼作家 James Johnston 去年就出版新書 Murder, Inc.,講述在甘迺迪和詹森總統任內的中央情報局(CIA)是如何運作,特別是如何處理古巴問題。

為何古巴政府樂意引入美金?

上網搜尋古巴的旅遊資訊,往往會彈出一系列溫馨提示,指古巴有兩種貨幣之分,本地人用「古巴披索」(CUP),遊客則用「古巴兌換披索」(CUC)。又有說在當地用美元會被「罰款」,兌換時要徵收 10% 手續費云云。不過「經濟學人」發現,在古巴消費,(似乎)還是美元好。

當共產黨員遇上資本主義:卡斯特羅情迷紐約的日子

無論何時何地,總有諷刺之事。正如把「愛國」二字喊得最響亮的人,往往家裡藏好了外國護照,卡斯特羅作為「世上至為忠誠」的共產黨員,竟曾鍾情於紐約這個資本主義的全球重鎮。歷史學家兼作者 Tony Perrottet 走訪多個舊址,拼湊出古巴巨人於其年青時代,在美國資本主義堡壘留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