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

|共6篇|

蘇丹內戰,為何兒童會被送到古巴?

1983 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作為南蘇丹武裝力量的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成立。內戰加上饑荒,造成超過 400 萬人流離失所、估計 200 萬人死亡,同時影響 2011 年南蘇丹經公投獨立。專門研究南蘇丹的人類學家 Carol Berger,則在新著作中探討 SPLA 當年如何強徵蘇丹南部兒童入伍。

方俊傑:「十個拆彈的少年」——仇恨 VS 惻隱

「十個拆彈的少年」(Land of Mine)是丹麥片,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剛結束。丹麥軍官被安排新任務,帶領一班德國戰俘,去沙灘人肉掃雷。如果,班戰俘是樣衰衰成年人,對軍官來說,應該是優差。可以親眼目睹仇人們不斷被炸到死無全屍。可惜,班戰俘只是十幾歲的?仔,不要說參與戰爭上陣殺敵,就連地雷係乜,都未必清楚。德國犯錯德軍犯錯德國佬犯錯,係咪等於整個德國上上下下也需要背負責任?電影問了一個問題:仇恨再大,大不大得過惻隱?

致廿萬人死的內戰 終停火

對港人來說像電影情節的恐怖襲擊、槍戰和爆炸,對哥倫比亞人而言絕非陌生,而是早就生活其中的日常。哥倫比亞國內的安全問題一直受世界關注。日前,哥倫比亞政府經過多年談判,終於與當地左翼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達成停火協議,使長達 50 多年的武裝衝突——世上最長的內戰之一——邁向和平結局。

Live Norish:「十個拆彈的少年」漸被淡忘的故事

「這不是你們的地方!」這是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一句對白。「十個拆彈的少年」(Land of Mine)發生於二戰終結後的丹麥,改編自真人真事。二戰時候,德軍於丹麥西岸佈上過百萬枚地雷,用以迎擊盟軍,但由於錯估戰勢,這些地雷沒有派上用場。大戰結束,這個棘手問題終要解決。

【圖解】世上的童兵

根據「國際刑事法庭羅馬規約」,招攬 15 歲或以下兒童入伍,即屬違反戰爭規例;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則將童兵門檻提高至 18 歲。童兵主要集中在衝突地帶,除了伊拉克、剛果、南蘇丹等陷入戰亂的地區,其他表面和平的國家亦有童兵問題,例如緬甸果敢自治區的武裝組織、印度東部的共產黨游擊隊、菲律賓的共黨叛軍和回教極端組織等,甚至英國亦有招募 16 歲青年入伍(與伊朗、朝鮮、乍德為伍),歐洲只此一家:他們不能飲酒、駕駛、投票,卻可負槍上陣。據英國國防部資料,過去 10 年共有 35,000 多名 16 歲青年投身軍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