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知攝取過多反式脂肪會造成心血管問題,但預先包裝食品及出外飲食,往往難以避免這種成分。丹麥早在 2003 年樹立榜樣,立法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人造反式脂肪,成功減少死於心臟病的人數。
丹麥
|共60篇|
全球億萬富豪正在格陵蘭島上大規模尋寶
橫跨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格陵蘭島,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氣候危機。諷刺的是,近日包括創辦亞馬遜的 Jeff Bezos、彭博的 Michael Bloomberg,以及微軟的 Bill Gates 等一眾億萬富豪,已在當地的西海岸派出直升機和探射機,展開一場大規模尋寶活動,探勘有助產生綠色能源的關鍵礦物,為礦業公司與投資者帶來發展機會。
法羅群島,如何成功留住人口?
漁業是法羅群島主要產業。對當地出生的年輕、高學歷人士而言,外面天大地大,法羅群島或許留不住自己。當地一直嘗試推動經濟多元化,藉此留住年輕島民。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著群島經濟蓬勃發展,這個丹麥偏遠地區的人口增長強勁 —— 9 年內人口增長 12%,現在約有 53,613 人定居。
世界各地的國殤之柱
12 月 22 日晚,香港大學校委會以雕像日久老化,以及於校園展示或觸犯本港刑事罪行條例為由,漏夜把「國殤之柱」斬件拆除。「國殤之柱」由丹麥知名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創作,在香港大學屹立近 24 載,紀念 1989 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死難者。而其實世界上還有另外四座「國殤之柱」,每一座都遙相呼應,展現對人道主義的關懷,紀念受苦難的人民。
Samfundssind:丹麥抗疫的關鍵字
Samfundssind 的概念與社會資本有關。社會資本豐富的成員,往往更加互信,願意顧及他人的利益,成員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雖然丹麥是一個個人主義的社會,但丹麥人在人際信任,尤其是對警察和政府機構的信任等方面,得分都很高。同時,丹麥政府的廉潔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
交通噪音增加患腦退化症風險
噪音令人煩擾,居於長期聽到噪音的地方,更可能為人帶來嚴重疾病。涉及過百萬丹麥中老年人的大型調查發現,公路及鐵路交通所發出的聲音,與認知障礙症之間存在關聯。
格陵蘭獨立,有利俄羅斯?
作為丹麥自治領地的格陵蘭,境內長年有獨立議程。當地蘊藏豐富礦產、鈾儲備,及大量稀土,皆是發展高科技經濟的重要資源。美國前總統杜林普任內就曾表示,有意向丹麥洽購格陵蘭;俄羅斯似乎亦饒有興致。前美國國務院蘇聯民族事務特別顧問 Paul Goble 更指,俄羅斯有意利用日益獨立的格陵蘭對抗西方。
籃球結合數學,得分更容易?
一理通百理明的數學,對莘莘學子來說絕非簡單,有時即使耗盡心力,也未必能計出正確答案,學習意欲難免因此減低。最近,哥本哈根大學(UCPH)營養、運動及體育系研究人員,便嘗試讓丹麥小學生上籃球數學課,以了解另類教學方式能否幫助學童掌握數學計算,增加學習動機。
丹麥兒童節目:以世上最長陰莖來學習
日本兒童繪本及改編動畫「屁屁偵探」,講述一位臉容酷似屁股的偵探,用「IQ 1,104」 (日語「優秀的屁股」諧音,いいおしり)破案、放臭屁制服敵人。「屁屁偵探」的有趣設定十分受歡迎;同為兒童節目,假如「用屁屁辦事」改成「用最長陰莖辦事」又會否同樣充滿趣味,抑或淪為「變態」、「教壞細路」的意識不良節目?丹麥廣播公司(DR)最近推出的卡通 John Dillermand,便引起不同意見。
【撲殺水貂】丹麥皮草業結束後
丹麥農業部長 Mogens Jensen 日前承認,撲殺國內 1,700 萬隻養殖水貂的命令違法,辭職下台。丹麥是全球最大規模水貂生產及出口國,佔全球水貂皮草產量高達 4 成。經歷撲殺加上政府提案,於 2021 年底前全國禁些水貂皮草養殖,丹麥皇家學院建築及設計副教授 Else Skjold 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訪問認為,丹麥的皮草業已死,憂慮日後的皮草業,會流向其他動物福利相對較差的國家發展。
【保就業】丹麥代企業支薪,成效如何?
港府日前公佈首批「保就業計劃」的補貼名單,列出約 2.5 萬名領取津貼的僱主,個別公司領取數千萬元補貼,承諾在補貼期間保留受薪僱員人數。不少國家也推行類似的公帑代出糧計劃,以免公司在短期內辭退大量員工,掀起失業潮。其中以福利國家聞名的丹麥,政府早於今年 3 月,已決定出資代受停業影響的企業支付 75% 停職員工薪金,每人每月上限約 3,300 美元,為期 3 個月,仍在工作的員工不在補貼之列。這種政府補貼企業來「保就業」的方法,真的有效嗎?
政府代企業支薪:丹麥模式挽救疫市?
武漢肺炎蔓延世界,全球多國陷入癱瘓,紛紛出招挽救經濟。丹麥近日確診病患急升,疫情雖然未及鄰近歐洲國家嚴重,但政府已於短時間內推出各項大手筆經濟方案,規模之巨效率之高,舉世罕見。雜誌「大西洋」就議題訪問奧爾堡大學勞工市場研究中心教授 Flemming Larsen,討論方案如何實踐,究竟會否奏效,成為各國抗疫救市的典範模式?
冰川融化,格陵蘭人的兩難
全球暖化,加快冰川流失,導致海平面上升。但隨著冰雪退去,四季如冬、80% 土地由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卻變得更宜居,經濟更突飛猛進。站在溫室效應最前線的格陵蘭,正面臨生活環境改進與全球暖化的兩難課題。
藝評:感知的政治,重構的想像 —— 評「人造新北極」
在香港,一提到北極,腦海立即浮現的可能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或是極地科學家於兇險環境探險研究之地,又或是觀看極光的夢想旅遊之地。然而,我們對北極的想像真的只能限制於此?著名丹麥藝團「無形旅舍」於今年世界文化藝術節呈獻的「人造新北極」,為香港帶來不一樣的北極以至世界的想像。
Gloria Chung:$120 的早餐、Eatinerary 行程和食友
網絡流傳政府以補貼每位港人 $120 機票費用作為紓困措拖,惟最後落空,但叫我想起在哥本哈根的一頓早餐,剛好是 $120。
Gloria Chung:去哥本哈根,咁你去唔去Noma?國家的軟實力
只是單單 10 幾年間,哥本哈根已經成為北歐甚至全世界飲食熱潮的風眼,有多少人特意從全世界飛過來(包括我),當中牽涉的是龐大的利潤,也是整個城市的 Branding、國家的軟實力。
要求命運自決的島民:杜林普覬覦下的格陵蘭
美國總統杜林普揚言,有意向丹麥收購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Greenland),背後的戰略盤算顯而易見。但長年被冰雪覆蓋的格陵蘭,並不是杳無人煙的荒島,在大國談判博弈之間,島民是否有權自決命運?此時此刻,他們在想甚麼?
丹麥大選採訪:那些被邊緣化的人(下)
這幾年來,外來移民的到來,為社會融合帶來了新的挑戰。丹麥大選迫在眉睫,當限制移民逐漸成為了丹麥社會的主流聲音,各政黨不得不打出反移民口號,爭取選票。
丹麥大選採訪:那些被邊緣化的人(上)
19 歲的索馬里難民侯賽因(Barwaqo Jama Hussein)說起她所住之地 ——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西北部 Tingbjerg 社區。丹麥人習慣稱那地方為「隔離區」。
為何北歐人英語普遍流利?
這樣解釋似乎不怎麼激動人心,原來只是北歐人有先天優勢?不過,與英語相近的語系也包括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法語等,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在 EF EPI 分別排列第 32、34 和 35 位。可見,語系相近並不是惟一讓北歐人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