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兩地區獨立,然而,親俄武裝分子僅控制兩地約 3 分 1 地方,意味著兩地其餘由烏克蘭控制的區域,也在俄軍出兵「維和」的範圍之內。其中,在距離頓涅茨克前線只有幾公里的城鎮阿夫迪伊夫卡(Avdiivka),有不安的居民努力如常生活,也有人準備離開。
武裝衝突
|共22篇|
逃兵現象 —— 內部瓦解緬甸軍隊?
緬甸軍方政變以來,反軍政府的民族團結政府(NUG)成立人民防衛軍(PDF),與國防軍(Tatmadaw)在各地爆發武裝衝突。不過,雜誌「外交家」報道,分散的抵抗力量尚未整合,而且缺乏指揮官及武器。在武裝衝突以外,就有人鼓勵及協助國防軍士兵逃走,期望藉此摧毀國防軍。
塔利班必勝?還看反塔利班民兵與政府軍合作
自美軍陸續撤出阿富汗後,塔利班已佔領當地約一半地區,有觀察家形容阿富汗政府已陷入存亡關頭。不過,「外交政策」中東專欄作家 Anchal Vohra 提醒,不要假設塔利班必將獲勝。阿富汗目前仍有幾支反塔利班的獨立民兵組織,勢力分佈比外界觀察更平均,他預計美軍撤出後,阿富汗很有可能會陷入長期的衝突及政治僵局中。
緬甸武裝組織,合作才能取勝?
緬甸局勢已由最初上街示威反軍方政變,演變至全國各地爆發武裝衝突,反抗緬甸國防軍塔瑪都。儘管曾傳出令反軍政府陣營振奮的消息,例如有民兵成功伏擊安全部隊、克欽獨立軍(KIA)及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奪取軍隊基地及警察哨崗等,但印度獨立記者 Sudha Ramachandran 在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撰文指出,各民兵組織及反對派人士必須思考如何團結合作,才能真正推翻軍政府政權。
軍政府的財富 —— 緬甸玉
緬甸是全球最大玉器出產國,克欽邦帕敢鎮區便擁有全國最大、佔地 14,000公頃的玉礦。玉石意味著財富,據估計緬甸玉器貿易額每年達數十億美元,然而,當地玉器及紅寶石貿易一直由軍方企業控制,當前國家瀕臨內戰邊緣,玉器收入成為支持軍政府的重要經濟資源。卡塔爾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道,軍政府正加緊開採玉礦,換取資金充實武裝。
緬甸政變以外:現世最漫長的內戰
今年 2 月 1 日,緬甸爆發軍事政變,當地局勢深受國際關注。過去一個月,緬甸人民無懼生命威脅上街抗爭,軍方卻一而再血腥鎮壓。過去多年,緬甸一直陷於軍事獨裁之中,除此之外,當地西北部亦一直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內戰至今長達 70 多年。今次的政變,勢必令本來有眉目的緬北和平進展,再一次停滯。
長達半個世紀菲共叛亂會邁向終結嗎?
在上世紀 5、60 年代,菲律賓曾經被視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僅次當時的日本。然而到馬可斯獨裁年代,菲律賓政府長期貪腐,80 年代政治環境極為動盪,國家也走向衰落。雪上加霜的是,菲律賓一直處於漫長的分裂狀態,曾長年得到中共支持的菲律賓共產黨在 1969 年發動叛亂,至今逾半世紀。東南亞政治專家 Jack Broome 近日就在「外交家」雜誌展望菲律賓和平進展。
埃塞俄比亞人道危機,又一位和平獎得主的考驗
去年 11 月起,埃塞俄比亞聯邦政府,與北部提格雷地區爆發軍事衝突。聯邦武裝部隊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igray People’s Liberation Front,簡稱提人陣)的衝突至今已構成人道危機。然而,昔日主導國家政壇的提人陣,為何今日淪為打擊對象?2018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總理阿比(Abiy Ahmed),又是否繼昂山素姬後,另一個令人「跌眼鏡」的和平獎得主?
攻其不備:專制政權乘美國大選作惡
美國大選左右全球大局,故此舉世矚目,在近月搶佔各大媒體的新聞篇幅。正當西方世界注視大選情況時,各地的專制政權就乘機發動攻勢,例如昨日(11 日),香港有四名泛民議員被 DQ,較早前,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就狠批「中共乘美國總統選舉後陷入內鬥狀態,向香港民主派再踩一腳」。國際志願組織 The New Humanitarian 列舉了更多類似事件。
總統大選過後,美國會發生大規模暴力衝突嗎?
近年,很多非民主國家都出現所謂的選舉暴力(Election violence),例如去年的印尼和委內瑞拉,以及今年的白羅斯。當權者會設法操控選舉,落選者則指控選舉不公,然後雙方動員,繼而爆發激烈衝突。美國擁有極深厚的民主傳統,過往鮮有發生選舉暴力,但依然有人擔心,皆因今年美國社會十分兩極化,而且左右派陣營都武裝起來,今年大選過後,或會出現大規模暴力衝突。
【美國制裁】與中港官員並列的軍閥,到底幹了甚麼?
上週五,美國財政部公佈新一份制裁名單,除了 11 名香港及中國官員,另外還有一名來自中非共和國,名叫 Bi Sidi Souleymane 的軍閥領袖。這名自命的「將軍」、總理 Firmin Ngrébada 的前軍事顧問,是否做了甚麼姦淫擄掠殺人放火傷天害理的暴行,落得被美國制裁的下場?
鄭立:小生作反 —— 香港內戰!婦解協會大戰防止虐夫會
擁有武力的婦解協會真的奪得政權,對抗婦解協會的也只有同樣擁有武力的防止虐夫會,這電影看起來那麼荒謬,卻是少數反映「擁有武力就擁有權力」的港產片。
印中邊界衝突風險
2017 年,印度及中國的邊防部隊曾在洞朗對峙約兩個月;本月 5 及 9 日,兩軍再度發生衝突。近年相關邊界衝突雖然沒有演變成戰爭,但政治學者 Sumit Ganguly 及國際關係學者 Manjeet S.Pardesi 在雜誌「外交政策」撰文指,距離 1988 年兩國同意「互相理解」邊界問題已有 30 餘年,今天兩國的邊界衝突,值得擔憂。
圍攻與人道 —— 武裝衝突的限制
圍攻是戰爭常用戰術,受困的一方,或會因不同環境及條件,陷於突圍、待援、投降等困窘當中。除此之外,飢餓、缺乏醫療等情況亦有可能發生。美國克雷頓大學法學教授 Sean Watts 便形容, 「毫不意外,圍攻往往會引發出戰爭中,人類最殘酷的苦難、最悲慘的故事」。瑞士日內瓦大學法學院教授 Gloria Gaggioli 今年初便撰寫文章,討論在武裝衝突中,當代人道法是否容許圍困戰術。
「日內瓦公約」70 年,人道主義衰落了嗎?
70 年前,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道浩劫,全球多國共同簽署「日內瓦公約」,以人道原則規範國家的戰爭行為,附加議定書更規管國內的武裝衝突。事隔 70 年,世界各地衝突頻仍,多邊主義外交衰落,重提「日內瓦公約」究竟有何意義?
違法示威就不應受治療?因救人而被捕的尼加拉瓜醫生
同樣是面對示威傷者,去年尼加拉瓜奧蒂嘉政府鎮壓示威學生,醫護治理受傷示威者,所付出代價更大,要被當局冠以恐怖份子之名,但他們仍恪守醫生救人職責,當地私營醫院也盡力為示威傷者提供治療。
權力腐化:從革命英雄到下令開槍殺人的獨裁者
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上演學生主導的反政府武力抗爭,造成最少 170 人死亡,當中大多數是學生。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近 40 年前帶領革命游擊隊推翻獨裁政權,很多國民滿以為國家從此步向民主,卻眼睜睜看著奧蒂嘉變成他們眼中的另一位獨裁者。昔日游擊隊的後代,如今成為了學生領袖,誓言把祖輩扶植上台的奧蒂嘉拉下馬,他們怒號:「搞革命的傢伙現在出賣革命!」
為何 ISIS 會在菲律賓找到根據地?
恐怖襲擊接連發生,連亞洲國家也不能獨善其身。兩星期前,菲律賓馬拉韋市(Marawi)爆發武裝衝突,伊斯蘭武裝分子與軍警對峙良久,後者拯救平民行動失敗,近 200 人死亡,導致總統杜特爾特下令民塔那峨島(Mindanao)進入戒嚴狀態。該地區槍手聲稱自己效忠伊斯蘭國(ISIS),印尼國防部亦指菲國內有過千境外 ISIS 成員——這令人不禁問:為何 ISIS 會在菲國找到根據地?
和平獎後的哥倫比亞
早前哥倫比亞舉辦公投,終有機會把政府與「革命武裝力量」(FARC)之間、長達 52 年的內戰劃上句號。然而,基於種種原因,花 4 年時間談判得出的和平協議,遭 50.22% 國民以 0.44% 之差否決。和平曾經這麼近,下一刻卻那麼遠。諷刺的是,和約否決後 5 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把和平獎頒給哥國總統桑托斯,表揚他對停火的貢獻。究竟和平獎有何意義?又會否幫助哥國推動和平?
槍林彈雨成為日常的村莊
「她聽到連串槍聲,就立即低下頭,直奔回家。」面對子彈卻處變不驚的,竟是名 5 歲的幼稚園生,「她知道不能停下來。」女孩的祖母如此說。因為在這條位處亞美尼亞邊境的村莊 Movses,來自鄰國阿塞拜疆的突襲,就是生活的一部份,而懂得逃生保命,比甚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