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5 日,美國加州發生台灣移民教會槍擊案,造成 1 死 5 傷。橙縣縣警表示,疑犯是一名華裔美國公民,名為周文偉(David Wenwei Chou,音譯),曾在台灣生活,襲擊是「出於政治動機的仇恨事件」。周文偉所屬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屬中共半官方組織,令案件更撲朔迷離。美國史上發生過多宗轟動的亞裔仇殺案,其中最著名的是陳果仁謀殺案,曾激發亞裔民權運動。
民權
|共6篇|
民主也不是請客吃飯
毛主席有句名言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其實民主進程又何嘗輕鬆?說到底,請客吃飯多少有點奢侈,而民主是我日用糧,是生活的必需。從新加坡的歷程看來,不止治權的平穩更替需要民主;民權的伸張、生產的有序、社會的融洽,缺乏民主是無法實現的。
唐明:良民或好市民,還不如「普通人」
其實所謂的移民,大多數是向文明國家申請公民資格(citizenship),因為公民和文明(civilisation)是同源的詞彙。
神聖臨在:民權運動的宗教性質
在爭取公民權利的漫長道路上,多名民權領袖都先後為自由平等理念而犧牲,彰顯深刻的宗教情操,至今仍富有道德感召力。美國歷史學者 Vaneesa Cook 研究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心路歷程,便發現其奉獻有深厚宗教基礎,基督教神學的「神聖臨在」與聖雄甘地的 Satyagraha 觀念,同為他的非暴力抗爭信念泉源。
民主的條件(一):公共資源
自 1980 年代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以來,私營模式逐漸取代公營制度,以自由市場與效率之名,將公共資源私有化。但對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政治科學系教授 Bonnie Honig 而言,公共資源是民主的基石,一旦變賣,民主制度亦將難以維繫,私有化浪潮是威脅民主的警號,必須加以節制。
Side Angle :上腦歌的反抗一面
一首初中數學歌,風行香港,或許這歌撩起了大家小時讀數學的傷痛,所以特別有共鳴,或許,如果從社會科學去認知,這也算是一種微對抗吧?不知道歌曲會不會引起一波三角數學習社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