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重遇,齊齊作奸犯科,也是基於生活逼人,彼此貪心,互相利用多於互相幫忙,很難稱得上是甚麼友誼。再後來,出事了,互相出賣,又偏偏要被形容到於心不忍,仍然關懷對方,不離不棄,難免帶點偽善。
金融海嘯
|共6篇|
如何評價奧巴馬經濟遺產?(下)
奧巴馬任內 8 年,美國貧富差距擴大?是,也不是。奧巴馬政府在緩和貧富不均方面的支出比例冠絕歷屆總統,任內所有階層工資見漲,基層和中產受惠程度近數十年最大,貧窮人口大幅下降,加上平價醫保法案實行以來,起碼 1,600 萬基層得以津貼投保,即使陷入貧困亦不至於失去醫療保障。生活質素與經濟條件普遍改善之下,為甚麼在數字上貧富程度依然日益懸殊?
如何評價奧巴馬經濟遺產?(上)
奧巴馬卸任在即,各大傳媒盤點任內 8 年經濟政策,一方面肯定奧巴馬帶領美國走出金融海嘯危機,另一方面批評改革措施不足,成果「不夠完美」。經濟雖然是數據主導的範疇,但統計數字並非事實的全部,要客觀評價功過,不可不知其背景。譬如,論斷奧巴馬的經濟遺產之前,不如先問一地經濟與該國領袖有多大關係?
冰島模式:破產和火山爆發是好事?
國家破產、火山爆發大概無人欲見,但如發生在冰島,就不全然是壞事。2008 年環球金融海嘯,冰島經濟崩潰,冰島克朗暴跌,大幅刺激出口商品與「入口旅客」;2010 年埃亞菲亞德拉火山(Eyjafjallajokull)爆發,雖然一度造成航空交通阻塞,但冰島的自然奇觀亦隨外媒報道散發全球,搖身一變旅遊聖地,去年就有 120 萬名旅客到訪這個人口 33 萬的小國孤島,官方估計明年遊客量更將高達本國人口的 7 倍。
「亂」的力量:無序或勝有序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條,居所整潔企理,如此種種對混亂的「潔癖」,反映的是人對雜亂無章、隨機無序的恐懼。但是,「亂」的力量超乎所想,人們不但毋須害怕,更應擁抱。「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經濟記者 Tim Harford 在新書 Messy: The Power of Disorder to Transform Our lives 中,詳談混亂無序的力量,更提醒大眾:不應依賴電腦簡化生活。
大銀行應否打散?
金融業規管是本屆美國大選重要議題之一。出奇地,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立場基本一致:最激越者當然是桑德斯,宣稱要打散大銀行;希拉莉則表示,即使收取華爾街大額捐獻及,對銀行界亦「不會手軟」;杜林普一樣不滿華爾街;連克魯茲也投訴銀行規管法案無效。究竟金融界應否規管、如何規管?抑或應該更進一步,索性將大銀行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