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tasking

|共7篇|

重新投入工作:深度專注

工作時,我們都會依靠 Messenger 或 WhatsApp 等即時通訊軟件和同事溝通。聊天視窗和工作不斷切換,看似高效率,其實每一次分心,就要花更多時間重新投入工作。英國廣播電公司(BBC)專文指出,這是大部分公司所面臨的難題。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兼作家 Cal Newport,在其著作中提出「深度專注」的概念,即工作時不一心多用,專心於一項工作至完成為止。

選擇錯誤和困難,關鍵在專注力?

厭倦思考時,很容易在工作上做錯決定。在 2017 年個人分析服務平台一項超過 2.25 億小時的工作時間數據分析中,發現普遍用戶每天在工作期間,切換工作超過 300 次。想法切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專注,而且每一次轉換都會稍微影響我們的意志力。 最終,我們會遇上所謂的「決策疲勞」,做出奇差的決定。為免出現這些問題,就要思考導致決策疲勞的因素,並用方法保護注意力和意志力。

「不斷查電話」這回事,織織毛冷就好了

數碼過勞(Digital overload)現象,困擾著很多需要日夜對著智能裝置工作或學習的人,諸君可能試過很多解脫方式,譬如一邊工作一邊聽古典音樂,在電腦旁邊放一杯熱咖啡,或是定時轉換坐姿,但一般都不奏效。針織被視為對抗數碼過勞(Digital overload)的天然良方,因為織毛冷的過程可以淡化這些衝動。對於每 3 分鐘就要看一次社交網站,動不動就每個視窗都望一眼,害怕錯過任何即時訊息的用家,織毛冷能製造良好的自律警覺……

「亂」的力量:無序或勝有序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條,居所整潔企理,如此種種對混亂的「潔癖」,反映的是人對雜亂無章、隨機無序的恐懼。但是,「亂」的力量超乎所想,人們不但毋須害怕,更應擁抱。「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經濟記者 Tim Harford 在新書 Messy: The Power of Disorder to Transform Our lives 中,詳談混亂無序的力量,更提醒大眾:不應依賴電腦簡化生活。

不要再迷信 Multitasking!

原來「一心二用」一說不切實際。當我們試圖「multitask」時,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在同一時間處理多於一項事務,只是快速地將工作交替進行,而之間的「轉換」動作其實非常費神。它會耗用腦部一種幫助我們集中工作的元素——含氧葡萄糖(Oxygenated Glucose),結果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