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銀行陸續對使用硬幣兌換機收費,其中以三井住友的價格最高。本月開始,在該行即使兌換 500 枚 1 日元(合共約 37 港元)硬幣,也要繳付 400 日元(約 29 港元)手續費。對於薄利多銷、只收現金或服務長者的小店而言,此舉令它們的經營成本暴增,在疫下本已難為的生意,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銀行
|共36篇|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黑錢最愛?
要保管巨額財富,瑞士的銀行也許是世上最安全、保密的地方。名聞於世的瑞士銀行業保密制度,是該國成為全球最大離岸私人財富市場的關鍵。然而,保密制度也吸引了黑錢、壓榨本國國民所得的財富流入。瑞士資訊(SWI)報道,與委內瑞拉政權有關係的人士,挪用委國價值 90 億瑞士法郎公款,分佈於數百個銀行帳戶,涉及 8 分 1 瑞士銀行。專家認為,事件反映當地反洗錢機制失敗的一面。
被學校忽視的理財教育
若果沒有父幹,又希望脫貧,就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以雙手改變命運。可是,很多人即使胼手胝足,有穩定收入,卻依然無法累積到可觀財富;有不慎者甚至墮入債務陷阱。要改善貧窮問題,除了要靠個人努力,以及政府消除制度和市場不公,有專家認為學校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應該讓學生從小就了解理財的重要性。
疫情 2.0 再起,歐洲各國金融崩潰在即?
隨著意大利和許多其他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率衝破今年春季第一波疫情高峰,歐洲各國已重新實行不同程度的全國封鎖,試圖遏制疫情再度蔓延。餐館、酒吧、健身房、電影院和劇院被迫關閉。法國、愛爾蘭和比利時關閉非生活必需品商店,引起店主不滿。
陶傑:滙豐的處境,香港的命運
滙豐夾在中美冷戰之間,其尷尬的處境就是香港的縮影。
印度重燃「黃金熱」?
一年前,「經濟學人」才報道印度人厭了黃金,改買電子產品或較輕身的金飾,投資目標也轉移到基金之上。不過,世事難料。當地先經歷了銀行危機,今年再有武漢肺炎肆虐,為經濟帶來雙重打擊。現時印度人重投黃金這種最古老資產之一的懷抱,只是情況稍有不同 —— 他們不再是掏錢買金保值,而是拿金典當,借錢度日。
為免積蓄變廢紙,黎巴嫩人買樓買車買雕塑
「港版國安法」殺到,不少人怕港元隨時淪為廢紙。想要保住身家,除了兌換美元,或許還可向黎巴嫩人取經。眼見國家深陷金融危機,黎巴嫩鎊插水式貶值,物價直線飆升,他們為免畢生積蓄化為烏有,紛紛拿錢去買跑車、滑雪小屋甚至貴價藝術品,以投資作保值,意外帶動奢侈品及房地產市場。
比核彈更有力的後冷戰武器:美元
早在有關「港區國安法」傳出後,已令港匯一度急跌,有市場人士憂慮聯繫匯率會受到衝擊。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表示,局勢繼續惡化的話,美國可能會透過 SWIFT 制裁,實施外匯管制,令指定金融機構無法以美元結算,影響極大。對於美國而言,在後冷戰的時代,美元才是比核彈更厲害的制裁武器。
全球現金「失蹤」案
銀行比以往發行更多鈔票,但現金似乎正在地上消失。中央銀行不知它們「失蹤」的原因或去向,如今紛紛試圖破解這個金融之謎。當信用卡及手機支付愈趨流行,各地社會及公司開始推行無現金化,事情更是撲朔迷離。不過,原因可能很簡單 —— 在澳洲、瑞士、德國等地,都有不少人囤積現金。
觀光及軍事用地,令沖繩成日銀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日本著名的觀光勝地,沖繩近年的發展蒸蒸日上。2018 年觀光客較前一年增長 4.4% 到將近一千萬人,今年更看好創下新高,掀起一股飯店的興建熱潮。相較於日本各地的經濟狀況,沖繩可以說是一支獨秀,這也吸引了日本全國的地方銀行垂涎,紛紛想要進軍沖繩分食這塊肥肉。
為何會擠提?
持「現金至上」想法的人,可能認為只有掌握在手上的鈔票,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錢;把現金存入銀行,賬面上雖然與手持現金無異,但畢竟成為了提款機上的數字。1929 年美國華爾街股災期間,人們愈發擔心自己存放在銀行的資產,紛紛湧到銀行擠提,翌年 1,300 多家銀行倒閉。何以一直接受存款的銀行,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擠提者的提款要求?
曾坐穩全球銀行龍頭寶座,德銀壯士斷臂
2019 年剛過一半,德國金融業龍頭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就拋出震撼彈:3 年內裁員 18,000 人,剝離高達 740 億歐元的風險資產。關閉虧損的股票交易業務,並縮減債券及利率產品交易業務;將在內部設立壞帳銀行部門,專處理前述不良資產。光是整頓費用就將砸下 74 億歐元。
小型銀行「爆煲」揭示中國經濟風險
今年 5 月,內蒙古的包商銀行正式被中國人民銀行接管。這是中國有紀錄以來,首次有銀行因債務風險導致「爆煲」事件。儘管包商只是一家小銀行,但澳洲經濟學家 Stephen Joske 認為,事件已削弱了中國政府對財金系統的控制力,中國金融危機即將來臨。
用手機時舉手投足,足以識別你的身份?
網絡科技便利生活,但同時使不法分子更容易在熒幕後盜用身份和入侵戶口,使他人蒙受損失。有些網上企業,或需要使用者進行多重認證,除了密碼,生物認證如指紋和面容識別等,亦愈趨流行。然而,「張良計」下總有「過牆梯」,為了克服這些缺點,下一級的安全識別或可利用他人難以複製的特徵來區分。
石 Sir:英國虛擬銀行
這些新式銀行的部分創辦人,正正是因為受不了傳統銀行的不濟,而推出自家銀行,以靈活機制提供切合日常需要的服務,衝擊落伍的傳統銀行,固有 Challenger Bank 之名。提供的服務因切合日常需要,不少都辦得有聲有色,在較年輕的人口中,頗受歡迎。
黃金,印度人不再愛?
從 2014 年至今,中國人購金量冠絕全球。印度人則緊隨其後,估計全國家庭共有價值高達 8,000 億美元黃金儲備。不過,印度市場不再如以往般興旺,購金量從 2010 年的高峰劇減約 5 分 1。為何黃金現在於當地「失色」?「經濟學人」近日分析箇中因由。
新銀行時代:銀行應否推倒重來?
銀行服務續逐漸轉向虛擬化,像金管局最近就發出 4 間虛擬銀行牌照。金融界已逐漸步入新銀行(Neobank)時代,以更快更靈活應對客戶的需求,爾後大部份客戶只需用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管理財務,逐步減低實體銀行的重要性。
500 英鎊的失誤,成就 12 億的生意
一間企業誕生,除了基於一個錢字,往往也帶點傳奇色彩。跨國匯款公司 TransferWise 聯合創辦人 Kristo Kaarmann 據說也因一個「愚蠢的失誤」,繼而成就一盤估值達 12 億英鎊的生意。
告別百年傳統,日本銀行業逐步棄用印章
日本銀行業終於放棄了它們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傳統行規。過去,日本國民在銀行開設賬戶或提取資金,都規定要使用個人印章,即所謂的判子。從日本幕府時期開始,判子被沿用至今,但礙於技術層面沒太大演進,已跟不上今日的金融科技革命。日本有部分大型金融機構逐漸醒覺,如今正改革體制,試圖摒除文件工序,提高效率,跟這個久遠傳統分道揚鑣,迎合年輕一代。
黑市流行護照掃描,附自拍照的更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防冒技術有多發達,假護照市場仍能生存,而且愈做愈旺。資訊科技保安公司 Comparitech 發表最新報告,指出非法出售「護照掃描(passport scan)」的勾當日漸流行,令網絡罪犯得以規避生物識別晶片、全息圖像和各國政府用於保護公民身份證明文件的其他保安功能。不少賣家為了抬高價錢,更會多做一件事 ——跟護照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