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

|共77篇|

【讀者投稿】「以青春的名義」—— 難得一見香港製造青春片

老實講,2017 年的香港電影多少令我有些失望。彭浩翔的「春嬌救志明」完成了這部港男港女三部曲的交代,作為全年票房最好的港產片實至名歸。只是在靈氣上比不上前兩部,實在可惜。舞台劇出身的彭秀慧其首部執導作品「29 + 1」讓人認識到鄭欣宜的演技,但電影本身缺乏亮點。澳門電影「骨妹」的誠意十足,不過梁詠琪讀台詞能力尚有大量改進的空間。就在這香港回歸 20 周年快結束之時,一部「以青春的名義」的出現才讓我重拾對香港電影的希望。

江皓昕:「拆彈專家」——紅隧大爆炸,西隧最開心

你知道嗎?Cool guys don’t look at explosion。要判斷一個電影角色會否在爆炸中死去是很容易:當角色是正面看著爆炸發生,瞳孔甚至會倒照出火光,他一定會死。反之假若他是背對著爆炸,衝撃來襲時他先大叫一聲,輕輕躍起,再跌回地上,那他一定不會死。因為在電影世界裡,小如一枚手榴彈,大如金正恩的核彈,人類的尾龍骨都可以無上限地抵消這種威力,從地上爬起時,極其量只會多了臉上幾條疤痕。很高興「拆彈專家」雖然走不出這個爆炸定律,仍出奇不意地挑戰了不少爆炸 cliché,例如一開場時,拆彈專家也要去做卧底……為了說得盡興,以下劇透。

一念無明雜談:新聞、電影、精神病

翻查去年最賣座十大港產片,絕大部份都是警匪片、喜劇,以及內地合拍奇情片。所以新晉導演黃進拍攝「一念無明」,其實幾自殺式,初執導演筒,還要寫實呈現的精神病人處境,若對香港電影觀眾少幾分信心,未必會開拍。黃進指:「或者好多導演都覺得觀眾想看虛幻嘢或者尋找盼望,但我又覺得港產片不一定限死某個方向。觀眾或許可以透過戲劇,同角色相處兩小時,對一件事、一宗新聞的判斷及立場就差很遠。」

潘度琳:「樹大招風」的三大賊王

林家棟扮演季正雄,深沉而冷竣。一刀刀捅進別人的腹部,望見血流如注而毫無懼色,似乎這才是吃那口大茶飯的真相。林能夠得獎我絕不意外,他的演技無疑較另外兩主角稍勝一籌,但更重要的是他有種令人心寒的氣場。別人說他做戲本來就是皮笑肉不笑,因此與這角色是絕配。

江皓昕:「一念無明」——精準導引,精彩演出

作為一位新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念無明」顯示出的導演造詣高得驚人。好的導演的職責,顧名思義就是引導演員去演,把作為一個人的演員在鏡頭前徹底轉化成另一個人。乍聽簡單,卻似蒸豆腐反而是最難掌握的道理,想到扭盡六壬的極端點子並不困難,困難是把平平無奇的 common people 寫得讓人信服,把日常感情真實而濃烈地呈現在畫面上。要拍人,你先要對做人這回事非常清晰。說到底,電影就是說人的藝術。

江皓昕:銀河廿周年,讀十周年的「銀河映像,難以想像」

銀河映像 20 週年,隔個星期,報章網絡就會出現一篇杜琪峯或韋家輝的訪問,這類訪問,銀河粉絲必定已經讀得曉背。其實早在 10 年前,也就是銀河 10 週年,本地作家潘國靈編過一本「銀河映像,難以想像」,一本介乎於 Hardcore fan book 與電影學術研究的硬皮書,專門分析銀河映像的十大電影,今天值得再拿出來讀讀。

江皓昕:「少年滋味」——迷茫的豈止少年

伊坂幸太郎在小說「孩子們」中寫過:「這世上,沒有『孩子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孩子。」看畢張經緯的「少年滋味」,突然想起這句話。伊坂的意思,是認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夢想、機遇、成長背景、困難、家庭抱負、以及日後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在成長路途上跌跌撞撞的靈魂,其實都是獨立個體,不能套以一個統稱。

【讀者投稿】「樹大招風」——回不去的香港

近年來,香港本土運動風起雲湧。電影界不免受其影響,促使一股「被政治綁架」的本土電影浪潮。銀河映像推出了一部「樹大招風」,不但在製作上代表著香港電影業界最高水準,在內容上對當下形勢的明諷暗喻亦有銀河一貫的巧妙,有香港電影中罕見 97 回歸前的時代精神(Zeitgeist)。可惜,那個香港再回不去了。

雷米諾雅:新藝城的光輝歲月

四月份除了第 40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外,還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香港電影資料館聯合主辦的「開心‧奇兵‧新藝城」的影片放映及座談會。新藝城的成功,可說是 80 年代電影圈的一個神話。還記起當年在旺角始創行的日子。那時新藝城大部分賣座電影,都是從一間面積只有 80 多呎的奮鬥房開始。

雷米諾雅:十年的風波

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爾冬陞引用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名句:「最應該恐懼的是恐懼本身。」隨後宣告第 35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大獎由獨立製作電影「十年」奪得,在場觀眾頃刻情緒高漲,掌聲雷動,吶喊聲、歡呼聲震撼文化中心劇院的每一個角落。這也許多得中共全面高調封殺,卻弄巧反拙幫倒忙,引起國內市民及傳媒的好奇關注。

江皓昕:「樹大招風」——有一種文藝叫打劫

其實是一部文藝片。跟那些省港奇兵重案電影不同,「樹大招風」裡呯呯嘭嘭的槍戰場面不多,縱有劍拔弩張,也只是點到即止,示範了一部好電影,即使犯罪片,動作場面實屬次要,人物和感情才是皇道。講大賊,卻不講打劫。製作預算便宜了,電影出來也多了一份型格。

江皓昕:「選老頂」——我喜歡政治

先說一個客觀現象:今時今日的港產片,撇除那些「XX 愛」、「XXX 3D」等難以用凡人審美觀去理解的奇珍異獸,大部份能夠引起話題、成功讓預告片和截圖在臉書上口耳瘋傳、甚至有一定票房保證的港產片,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特點——談政治。

江皓昕:那些年,監製過「天水圍的日與夜」的王晶

是的,王晶是《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投資人。可不是同名同姓,而真的是跟陳百祥一起在電視上教訓廢青、在22歲就買樓、擁有香港25倍的票房、自稱喜歡的事都全部做到的那位成功人士王晶,他確實為許鞍華導演《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和《得閒炒飯》當過資金投資和監制。這是很多人不知道或忘記了的事,大概包括王晶自己。

江皓昕:2016 年最期待的十部港產片

筆者也留意到,市面上大部分清單似乎是無意或有意地省略了港產片,所以,在這片還沒給過度開發的領域裡,還請各位多多包涵,容許我吊車尾地說說今年僅餘的11個月裡,到底(還)有甚麼港產片是值得期待的吧……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