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天,天氣又開始涼了,也許,在告訴大家,現在已到了深秋,冬天快來了。不知大家有沒有加衣保暖呢?這次我們就以「秋來也秋去」為題目,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我們心水的好書。以下節錄 3 本相關的書籍。
散步
|共8篇|
【新詞】相遇主義:通過相遇讓都市人產生共情
近年,香港興起一股散步熱潮,把城市中的種種邂逅變成浪漫的相遇。英國作家兼藝術家 Andy Field 就在今年 5 月發表著作 Encounterism,中文可以暫譯為「相遇主義」。Field 覺得人與人之間各種偶然的相遇 —— 無論是好是壞、熱情或冷淡 —— 都令人著迷不已,接著又提出了一種新的都市生活態度。
實驗:身處大自然 1 小時有益大腦
城市環境雖然便利,但亦證實與增加焦慮、抑鬱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有關 。最近,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於「分子精神病學」雜誌提出解決方案,表明即使只短暫逗留郊外,已能激發大腦變化,有助降血壓、減少焦慮和抑鬱、改善情緒、睡眠、專注力,記憶力和自癒能力。
日行 1 萬步:是日本公司生產出來的偽科學?
在過去,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醫學專家呼籲市民每日步行 1 萬步,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然而,為甚麼是 1 萬步,而非 7,000 步,又或者 4,000 步?背後的科學理據何在?有專家就指,每日步行 1 萬步的說法,當初只是一間日本公司的營銷手段。
在倫敦,跟著(遺忘的)河流散步
街道名稱、蜿蜒的小巷及下水道的水流聲,似乎都暗示著河流曾經存在。河流用幾個世紀塑造了現在的倫敦,但隨城市發展,當地大多數河流及水道已被埋進行人道下面,並歸入污水處理系統。近日有慈善機構就促請市長支持,在市內建立路標及地圖,指引散步者到訪倫敦舊日水道。
想工作有好表現,從散步開始
人類與大自然的生活原本密不可分。但近代都市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使人們足不出戶便能解決生活需求。相對的,人們與大自然的距離漸漸疏遠。近來,有研究發現每日抽出 1 小時在大自然散步的人,生活有明顯改變, 尤其對於長期處在室內的上班族而言。
3 個簡單行為,讓你成為冬天的冠軍
天寒地凍,不少人都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寧可人被合一,避免與寒冷天氣直接交鋒。但冬天足不出戶,怕凍就去瞓的行為,實在有違香港人愛拼要贏的本色。有科學研究建議,人處於低溫氣候,更格外需要到戶外走動,不僅可避免長期處於室內帶來的鬱悶感,對身體亦有各項益處。想要自豪地說一聲:「我是冬天的冠軍。」於日光下遊走是第一步。
最被低估的運動項目 —— 步行
早前有國際研究發現,香港人每日的步行數冠絕全球。惟每逢周未,社交網站盡是行山跑步的發帖,卻沒誰會說今天走了多少路。因為在大家心中,步行不過是移動手段,與生活健康無關。但多名專家指出,步行作為一種運動,其實極有效益,對身心帶來的正面影響,絕不遜於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