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聖誕節臨近,各間公司都會舉辦節日派對,但今年正值武肺疫症蔓延時,即使派對沒有取消,恐怕也要移師網上舉行。各地辦公室活動搞手都絞盡腦汁,想要找出大家都樂意參與的遙距慶祝活動。
上班族
|共32篇|
科技公司抗疫新潮流:靈活工作間
在家工作大半年,上班族變得「公私難分」,與同儕共事又不及面對面方便,令不少人都想重回辦公室。公司亦各出奇謀,以吸引員工再度出勤。「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不少科技企業採用「靈活工作間」(dynamic workplace),重新配置環境及工時,提高合作性、專注度及安全感。
避疫新招:身處異國,遙距工作
疫症新常態下,辦公室再不是必須,預示著部分工作不再受限於空間或地域。據 BBC 報道,最近一些成功控制疫情的地區,就歡迎外地遙距上班族前來安心避疫,過上限制較少的生活。
WFH 難專注?試試「工作健身室」
在家工作,失去辦公室應有的氣氛,自由度更高,卻也難以專心。有公司就設立「工作健身室」(work gyms),以鍛鍊遙距上班族的專注力,甚至讓員工出現「心流」,完全進入工作模式。
【在家工作】當西裝,牛仔褲都不再流行時
病毒大流行期間,休閒服飾在上班族中流行起來。避疫在家工作,不必再在衣著上費心,打工仔趨向穿上舒適的居家服或運動服裝,方便工作小休時鍛鍊、打掃或煮食。然而,當新工作模式大大改變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傾向,某些服裝企業便因而陷入危機。
在家工作慎防 Burnout
武漢肺炎大流行期間,全球眾多上班族突然轉為遙距工作。但在家上班未必如想像般輕鬆,甚至可能淪為無止盡的工作地獄。「哈佛商業評論」專文提醒,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員工居家工作懶散無效率,而是當長留在家卻只有工作,上班族或會因此 Burnout。
日本上班族危機
大企業為確保人才,去年好不容易才看準景氣推動的加薪計劃,即使多數仍表明將繼續,但在疫情衝擊下,無疑籠罩起一片烏雲。
在家工作,公司應補貼員工租金?
去年,瑞士法院裁定一間公司必須承擔在家工作員工的部分租金,此例或成疫下新楷模。不過,在不在家工作,員工也需要有住處,公司為何要幫他們支付租金?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就指出,在家工作或成日後職場新常態,部分瑞士上班族在選擇居住地時,已開始考慮在家工作的因素,而公司也可透過補貼租金,取代辦公室租金。
【Soul Monday】遇上武肺失業潮,中提琴手轉型了
精於電玩者,除了可以參加電競比賽爭奪獎金,一洗「打機唔可以當飯食」污名外,更可在失業時,以此作為救命稻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在武漢肺炎大流行下,電子遊戲成今期流行,但新手未必能馬上掌握箇中秘技,此時玩家就可憑一己之長,充當電玩教練以糊口。
馬國封關,毗鄰新加坡會斷水斷糧嗎?
新加坡快速果斷應對疫情,成西方國家參考對象,當地染病個案沒有急速上升,至今亦未有死亡個案。但最近該國也面對一大難題 —— 馬來西亞近日為堵截疫情擴散,決定封關鎖國。新加坡先天土地及勞動力有限,新馬之間一直有著獨特的依存關係,每天大約 30 萬馬來西亞人過境到新加坡上班,而新加坡亦要依靠鄰國進口的水及食品,「日經亞洲評論」就專文分析該國如何自救,減輕毗鄰封關影響
在家工作不利環境?
這陣子為避開病毒,不少打工仔暫時不通勤上班,改為在家工作。在疫症的推波助瀾下,令人再次思考遙距工作是否可成為未來主流工作模式,而減少辦公室恒常「燈油火蠟」、冷氣長開的能源消耗,不用乘車駕車上下班,似乎也對環境較友善,但英國廣播公司(BBC)專文卻指出,在家工作的碳排放量,不知不覺間會比在辦公室更高。
工作時使用社交媒體 —— 浪費時間還是激發腦轉數?
網上學習公司 Udemy 的數據顯示,有 6 成人在工作時一定會查看社交媒體,3 分 2 人表示在 Facebook 花費最多的時間。內華達大學研究人員稱之為「網絡閒散(Cyberloafing)」,更指此現象使企業造成每年 850 億美元損失。不過最近有研究表明,適量的網絡閒散可能對員工有利,小休有助他們重新整理工作,甚至紓緩職場壓力,令人重新振作。
自定薪水,可行嗎?
比起「不勞而獲」這種非分之想,很多人其實只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讓自己的工作得到合理的回報。一些歐美小企試行「自設工資(Self-set pay)」制度,讓員工決定該拿多少薪水,藉此吸引頂尖人材。但老闆就不怕下屬「獅子開大口」?向來等加人工的上班族,又如何為自身「定價」?
工時過長,南韓上班族如何苦中作樂?
去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對 39 國的工時統計,韓國排名第三,每年人均工作 2,005 小時,以一天工作 8 小時計算,相等「加班」85 小時。留在辦工室的時間愈來愈長,難免會感到日子一成不變,但上班文化又無法輕易改變。韓國上班族於是絞盡腦汁,尋思如何苦中作樂。
開放辦公室的進化:電話亭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上班族想打私人電話,或是專心工作,也難免被周遭環境影響。近年,愈來愈多人使用「電話亭」—— 配有桌椅的獨立單人辦公艙,不受他人騷擾,上班族既可以透過玻璃門看到外面的人,而仍能享受私人時間。
愛惜環境,請減少工作時間
縮短工作日數,不僅令打工仔身心得到健康,更將大大減少碳足跡。此說由倫敦大學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組織行為學教授 Andre Spicer 撰文提出,他直指需要改變上班模式,才能保持生態可持續性。
免洗衣服:為懶人帶來福音?
香港夏季炎熱、多雨,骯髒的衣服需要每天清洗,但又難以晾乾。大家是否很渴望有一天工作回家後,可以直接倒頭大睡?不同品牌陸續推出免洗衣物,為忙碌的上班族,以及旅行和戶外活動愛好者免除洗衣的麻煩,也能減少浪費水資源。
【Soul Monday】請釋出善意,與陌生人對話
無論是日常上下班、坐在公園野餐、同唱聖詩,還是到超市購物,每天我們都被陌生人包圍。然而,面對陌生人,我們多會傾向自我隔離,因為感覺上主動接觸陌生人,有時會令他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實是,這些舉動反而有助於相方身心更健康。
Moyashi:「日本」動畫
動畫工業基本上就是日本生產業的縮影,外圍環境變化、加上內部累積的問題,導致陷入人手與財政資源不足的死循環。撇除「超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問題,公司抱殘守舊、對制度改革反應遲鈍,是另一個問題所在。
想工作有好表現,從散步開始
人類與大自然的生活原本密不可分。但近代都市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使人們足不出戶便能解決生活需求。相對的,人們與大自然的距離漸漸疏遠。近來,有研究發現每日抽出 1 小時在大自然散步的人,生活有明顯改變, 尤其對於長期處在室內的上班族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