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共7篇|

紐約時報書評內幕

外國不少大報均設有書評版,其中紐約時報書評尤為馳名,慣以專業著稱,業界龍頭地位經年不墜。聲名背後,究竟實際運作如何?紐時書評編輯 Pamela Paul 早前就現身網絡論壇 Reddit,解答網民問題,為讀者披露書評版的工作日常,並提及數項鮮為人知的內幕:

一生人讀到幾多書?

據 Google 於 2010 年統計,全球共有 129,864,880 本書,即使是讀書能人吳克儉,每個月讀 30 本,30 年也不過萬餘本。就算世事罄足可書,世人也無時間盡覽,那麼一生人究竟讀到幾多書?文學網站 Literary Hub 將讀者分為 3 類,按平均人口壽命計,估算各人至死前尚有多少閱讀量。同樣方法套於香港,情況又會如何?

江皓昕:「東京,一期一會」We will always have Tokyo

「哈韓」抑或「哈日」是一個人的品味指標。當韓風盛吹,師奶愛煲韓劇、電台狂播韓文流行曲、Re-U 飯愛約在韓國餐廳、MK 都愛作韓式打扮。那些還會聽日文歌、讀日本文學、看日本戲、穿日系衣服的,都是一群留守到最後的貴族騎士。他們穿的盔甲叫格調,悍衛的東西叫質素。禮樂崩壞,美好價值逐漸失去,騎士們不會發出最後的吼聲,而只會在原宿的咖啡店裡聽著爵士樂,默默守護著那個縱然被輻射感染,卻還沒給壞品味玷污的文明島國。畢竟東京日和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中古小姐的著作「東京,一期一會」就是寫給懂的人看。

江皓昕:閱讀「你一生的故事」,彷彿一連看了七集 Black Mirror

這形容可不是我創,而是我在書店猶豫該不該把書放進籃子時,上網看到一個閱後點評是這麼說。就是這一句,我把書帶回家了。優秀的書總是有這種魅力,當你讀完,你恨不得把書借給每一個朋友,日以繼夜地硬銷,甚至會有慾望到書店裡買下所有存貨,送給那些有眼無珠的朋友,待他們意識到當初有多愚昧時,你沾沾自喜:「看,我不早說了嗎?」對我來說,姜峯楠的短篇小說集「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正正就是這麼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