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身處大自然 1 小時有益大腦

A+A-
在柏林格魯內瓦爾德森林散步的人們。 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城市環境雖然便利,但亦證實與增加焦慮、抑鬱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有關 。最近,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於「分子精神病學」雜誌提出解決方案,表明即使短暫逗留郊外,已能激發大腦變化,有助降血壓、減少焦慮和抑鬱、改善情緒、睡眠、專注力,記憶力和自癒能力。

以往不少研究都支持上述關聯,是次研究希望進一步確認走進森林,是如何激發大腦產生有益身心的變化。他們從大腦中處理壓力、情緒學習和「戰鬥或逃跑」反應的杏仁核著手,證實相比城市人,生活於農村的人杏仁核在壓力下活躍程度較低,惟當中因果關係依然存疑,因為這也可能反映天生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更傾向鄉村生活。

研究團隊遂招募 63 名健康的成年志願者展開新研究,要求他們填寫問卷、執行與工作記憶相關的任務,並回答問題(其中一些旨在誘發壓力),同時進行功能磁力共振掃描(fMRI)。所有參與者也未被告知研究目標。

然後,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城市環境(柏林的繁忙購物區)或自然環境(柏林內佔地 3,000 公頃的格魯內瓦爾德森林),沿特定路線步行 1 小時,途中不能使用手機,並於其後進行另一次 fMRI 掃描、完成另一項誘發壓力的任務,以及填寫另一份問卷。

fMRI 掃描結果顯示,在樹林散步後,杏仁核的活動有所減少。研究所的 Lise Meitner 小組負責人、環境神經科學家 Simone Kühn 指:「實驗支持了以往的研究結果,證實自然環境跟大腦健康之間的正向關係,是首次確認當中原因。」研究還證實影響可於 60 分鐘內產生;對比在城市散步的參與者,他們皆表現出更高專注力,並更享受散步的樂趣,這跟 fMRI 掃描及之前研究的結果一致。

而在城市散步的參與者,儘管在喧鬧中度過了 1 小時,其杏仁核的活動沒減少,但也沒有增加的跡象。研究員指:「這更加證明大自然的正面作用,而不關乎暴露於城市中的額外壓力。」這當然並非否定城市環境造成的壓力,但對城市人來說,多少是個正面信息,反映壓力效應或不如其他研究所說的嚴重或普遍,亦可能取決於柏林街道上缺少某些要素。

無論如何,這項新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證據,顯示漫步自然可減少與壓力相關的大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