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督

|共10篇|

查理斯三世,曾與港督之位擦身而過?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 9 月 8 日與世長辭,其子查理斯三世隨即繼承王位,成為新一任英國君主。不少港人對查理斯三世最深刻的印象,可能是與戴安娜王妃和卡米拉王后的兩段婚姻,又或者作為英國史上最年長登基君王之紀錄。其實,查理斯三世與香港的淵源本來不止於此,1987 年他就曾與港督之位擦身而過。

【女王駕崩】回顧 1975 年英女王訪港傳奇

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在英國時間 9 月 8 日駕崩,享耆壽 96 歲。每當談及英女王,很多香港人都會記起,1975 年女王訪港的親民形象,與市民不時只有一繩之隔。嶺南大學歷史學副教授馬翰庭(Mark Hampton)指出,這次傳奇之旅不但使得「事頭婆」深入民心,還在 67 暴動後幫助港府重建管治形象。

語言學家港督:寶寧

在 19 世紀開埠初期,香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華洋雜處的國際港口,不單止有廣東華人、英國白人,還有葡國人、巴斯人、猶太人、印度人等族群聚居,行政首長要跟各界打好關係,需要具備優秀的語文能力。香港曾經出過戴維斯和金文泰等數任漢學家港督,但達到語言學家級數的,或許只有一個,就是號稱懂得 200 種語言的香港第四任港督寶寧(Sir John Bowring)。

漢學家港督:戴維斯爵士

香港大部分人口操粵語,寫繁體中文,要與民溝通、勝任行政首長一職,中文水平十分重要。在港英時期,香港就出過多位漢學家級數的港督,最早一位在 1844 年滿清咸豐皇帝尚未登基的時候,就成為了香港第二任港督,任內大力推動學術和文化發展,但卻得罪全港商人。他就是戴維斯爵士(Sir John Francis Davis)。

省港大罷工:鷹派與開明派港督之爭

上世紀 20 年代,在中國左派號召下,香港曾經出現一場歷時超過一年的省港大罷工,為經濟帶來毀滅性影響。港英政府無力擺平政治亂局,英國政府決意撤換強硬派的港督司徒拔(Edward Stubbs),但繼任人選一度惹起爭議。英國政府最終捨棄鷹派的施勳(Claud Severn),委任開明派的金文泰(Cecil Clementi),令香港得以由亂入治。

短命的武官港督:砵甸乍

港英時期,香港的行政首長為香港總督,在殖民體制下由英皇任命。156 年的英治歷史,香港曾先後出過 28 位港督,多為殖民部官員或者外交官,早年也有武官出身者,包括香港最短暫的港督、任期還不足一年就在一片爭議聲中離職的砵甸乍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

愛爾蘭人:一群香港繁華背後的英雄

何詩蓓再下一城,繼 200 米自由泳後,再奪 100 米自由泳奧運銀牌,為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爭光。她的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華人,而市民大眾對於香港的愛爾蘭社群或者較陌生。其實愛爾蘭人在香港的歷史源遠流長,自開埠初期就對這個地方貢獻良多。前愛爾蘭駐港總領事韋宏達曾自豪地說:「你可以走遍港島,而不離開以愛爾蘭人命名的街道。」